5月13日上午,金陵图书馆联合建邺区图书馆、玄武区残联开展了“施之以爱,报之以恩”的指尖寻光手工课堂。活动邀请了博爱残疾人之家、南京特师附属学校、莲花实验学校与南京市软件谷第二小学的小朋友们及家长共同参与。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金陵图书馆带领普特儿童用手工了解传统服饰文化。
活动开始,由软件谷第二小学的同学们带来诗歌朗诵《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变老》《最好的自己》,小朋友们情感充沛的朗诵让我们体会了母爱的伟大与成长的感悟。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我们都要做最好的自己,爱自己,爱家人,勇敢的迎接生活对我们的考验。
朗诵结束后,手工课堂正式开始。口金包作为非遗文化之一,最为人所知的是在民国时期,与旗袍等服饰一同穿戴使用,时至今日传承已有百年。口金包打开时像开口的蟾蜍,寓意着富贵、长生、辟邪等美好的祝愿。课程时长,近两个小时,紧凑而热烈。课程开始,授课老师先展示了口金包的种类与构成,再用准备好的材料包进行讲解,之后便手把手教授如何穿针引线,如何缝制成包,在读者们缝制过程中,下场一对一指导教学。课堂上,有低视力的孩子、智力障碍的孩子,也有普通孩子,他们怀着对父母感恩的心,专注于完成这一美丽的手工作品,并对手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友好的探讨。现场的妈妈们指导孩子如何使用针线,孩子和爸爸们现场学习缝制口金包,动作生涩却满怀热情,亲子氛围十分浓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制作,小巧精美的口金包制作完成,孩子和家长也与手工作品合影留念,并希望在活动结束后将作品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
“指尖寻光”非遗手工活动是特殊群体与普通群体共同学习的课堂,也是互相沟通与了解的平台。通过非遗手工的学习,我们看到了特殊群体身上坚韧的意志与不同的光芒。“指尖寻光”既传递了传统技艺之美,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拓宽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渠道,促进了社会群体的接纳融合。
文/编:孔瑶 审:孙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