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非遗学堂”系列课程在金陵图书馆105教室开展了一次以竹编船为主题的体验课程。
竹,一直以来都是君子的象征,它以高风亮节,虚中洁外而被文人所喜爱。竹子富有弹性和韧性,能编易织。竹编工艺需先砍好竹子,把竹竿刨开后,堆放在通风干燥处,让其晒干或自然阴干,去青变色,再将竹黄剖成竹条或者篾片。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饱含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智慧。
课程一开始,老师先拿出了提前编织好的竹编小船,向大家讲述了竹编的发展历程。接着给每位同学分发七根竹条,其中四根作为船底,三根作为船身。竹编船的制作并不复杂。先竖向摆放四根竹条,用胶带固定,再用剩下的三根竹条分经纬插入,并压一挑一。然后将船底左右两边用玉线固定,再将其船身竹条拱起用玉线扎紧,一个简易竹编小船就大功告成啦!不过,制作看似简单,但是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也是遇到了些小问题,例如竹子稍硬、不小心掰断、扎不牢,甚至散开等情况,但最后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大家都顺利完成了。
竹编,是祖祖辈辈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传家之宝,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工业机械生产的大背景下,亲自动手感受缓慢劳作的手工制作形式便显得尤为珍贵,让学生充分感受了非遗魅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文/编:潘健 审:纪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