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盘点那些让脊柱遭罪的舒服姿势(2025/10/18)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6358】

   在办公室里,你是否弓着背、伸着头,以一种自认为最放松的姿势对着电脑屏幕?结束一天的工作,你会不会回到家一头扎进沙发,享受那惬意的“葛优躺”?这些看似舒服的姿势就像慢性毒药,不仅影响仪态,更会给我们的脊柱带来威胁。本文将剖析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极具危害的“舒服”姿势,揭示它们是如何从坐、站、躺、走4个方面,一步步让脊柱“遭罪”的。  

  ● 坐姿之殇:瘫坐瞬间,腰椎在尖叫  

  还跷二郎腿?骨盆可能已经“歪”  

  跷二郎腿这个看似优雅放松的姿势,实则是脊柱的精密绞杀装置。当我们把右腿架在左腿上时(以右腿在上为例),左侧骨盆被迫上抬,右侧骨盆下沉,腰椎为维持平衡向右凸出,形成危险的“C”型侧弯,相当于给腰椎绑上持续拉紧的橡皮筋。  

  “坐得笔直”并不是脊柱最喜欢的姿势  

  人的脊柱不是笔直的,它有4个生理性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椎后凸。当你突然挺胸“坐笔直”时,身体约等于与胸椎的自然曲度反着来,腰椎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容易导致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和腰痛。而且,坐得笔直时,核心肌群需要持续收紧以支撑脊柱,长时间这样会让人感到疲劳。  

  ● 站姿陷阱:稍息片刻,脊柱在扭曲  

  “稍息”站姿带来多方威胁  

  “稍息”站时,人体力线一定是失衡的。我们的腰部会因脊柱代偿性侧弯引发腰肌劳损、腰椎压力增大,下肢关节(膝、髋、踝)会因受力不均而增加韧带、半月板慢性损伤的风险。由于稍息站姿时骨盆是侧倾的,还会引起支撑侧肌肉紧张、非支撑侧肌肉牵拉,引发全身肌肉的慢性疲劳与酸痛,长期如此可导致脊柱侧弯。  

  站立时含胸、驼背等,也是错误站姿  

  含胸驼背会让脊柱承受不均匀的压力,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的程度增加,腰椎和颈椎的负担加重。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不仅会造成背部肌肉疲劳,还会引发脊柱侧弯、颈椎病等问题。此外,驼背和肩膀前倾可能导致骨盆前倾或后倾,进一步影响脊柱健康。  

  脖子前倾影响的不仅是颜值  

  脖子前倾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让人看起来气质全无,好像没精神一样。脖子前倾常伴随着背部后凸增加,长期脖子前倾会增加颈部肌肉的负担,造成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也会使肩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肩膀酸痛和僵硬;还会改变颈椎的自然曲度,增加颈椎压力,加快颈椎间盘的退化。  

  ● 卧姿迷思:蜷睡一夜,颈椎却哭了  

  蜷成“虾米”是脊柱的噩梦  

  蜷缩时,整个脊柱呈C形弯曲,会增加腰椎和颈椎的压力,可能导致背痛和颈痛;胸部压缩会影响呼吸深度和效率。整夜保持这种姿态,相当于让腰椎持续承受了数个小时的压力,从而引起损伤。  

  趴睡看似舒服,实则更伤脊柱  

  趴着睡时,我们的头部需要转向一侧,长时间保持颈椎扭曲会增加颈椎病的发生风险;趴睡时腰部向下弯曲,腰椎会承受较大压力,可能引发腰痛。而且,趴睡的时候心肺会被挤压,不利于呼吸。  

  ● 步态危机:低头、内外八字,都会痛  

  低头含胸,边走边看手机是典型例子  

  在正常状态下,颈椎呈现自然前弯的弧度,而坐着或站着低头玩手机时,颈部肌肉需要持续用力支撑头部,会导致肌肉紧张和疲劳。肩膀肌肉也会因头部前倾而紧张,引发肩颈痛。持续低头还会增加颈椎间盘所受的压力,导致颈椎间盘突出。  

  步态拖沓、身体摇晃,增加关节磨损  

  这种走路姿势意味着核心肌群力量不足,身体无法在行走中保持稳定,导致骨盆和脊柱产生不必要的侧向运动,增加关节磨损。  

  内八外八,怎么走都不对  

  无论是内八字还是外八字步态,都会改变下肢力线。长期这样走路会给我们的脚踝、膝盖、髋关节带来一定损伤,最终影响骨盆和腰椎的健康,导致疼痛。  

  ● 正确姿势是什么样的  

  正确坐姿:  

    

  【注意】腰部可贴靠椅背或加靠垫支撑,避免跷二郎腿或弯腰驼背,让脊柱保持自然生理曲度,以减少腰部压力。  

  正确站姿:  

  【注意】膝盖微屈不锁死,避免身体倾斜或含胸驼背,让全身肌肉处于均衡发力状态。  

  正确睡姿:  

    
    

  【注意】长期单侧侧卧睡,可能会导致面部不对称、肩膀酸痛等,建议左右交替侧卧睡。  

  正确走姿:  

    
    

  【注意】避免含胸驼背、踮脚走路及步幅过大,以减少关节和肌肉的不必要损伤。  

6月9日,恒生科技指数(HSTECH)  样本股调整正式生效,比亚迪股份以  8% 的权重纳入恒生科技指数,中国版  “科技七巨头” 成形。科技七巨头  (Magnificent 7)原指苹果、谷歌、亚  马逊、微软、Meta、特斯拉、英伟达  七家,代表美国科技股核心资产。而随  着比亚迪加入,小米、联想、比亚迪、  中芯国际、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已  然形成类比科技七巨头的中国科技  核心资产。中国版 “科技七巨头”  在恒生科技指数中的合计权重接近一半  (48.3%),反映中国核心科技资产 “新  旧交替” 中,AI(人工智能)和 “AI+”  (自动驾驶)正冲上潮头。值得注意的  是,在整个恒生科技指数中,AI 成分  占 90%,涵盖了 AI 产业链上中下游,  而包括比亚迪、蔚来、小米在内的 “AI+  汽车” 则超过 25%。人们一直以来有个  疑问:AI 叫好不叫座,到底会在哪个  垂直领域率先落地并开花结果。现在看  来,形势开始明朗,那就是自动  驾驶。  恒生科技指数由在香港上市的 30 家  最大的科技公司组成,这些企业作为各  领域领军企业,反映了中国科技产业的  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反映了政策所带来的势。中国  在全球范围首倡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  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现代化,为此,鼓  励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恒生  科技指数成分股企业享受到国家科技  发展的政策红利,这是潮流背后来自大  势的动力。第二,反映了科技突破的  势。恒生科技指数在中国科技领域不断  取得突破中成长,反映了中国科技正在  美国脱钩抑制中有力崛起,象征着国家  科技发展的运势。第三,反映了市场投  资之势。随着政策利好与科技突破,全  球资金对港股中的科技股的信心在提  升,美国技术封锁无法令全球投资回到  封闭。第四,反映了行业应用之势。恒  生科技指数成分股许多处于人工智能主  要应用领域,中国版 “科技七巨头” 借  势中国大规模、大范围市场的特征开始  显示,找到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所在。  当然,也要看到,美国版七巨头与中  国版七巨头,在市值上还有量级上的差  距(如图 1 所示)。排在美国七巨头排  名最后的微软的市值,比中国版七巨头  除腾讯之外六家的总和还多;而市值排  名第一的腾讯,比美国排名最后的微软  还差了许多。需要作出更多努力,才能  缩小这种差距。  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势,不能减  弱,只能增强。英雄不问出处,要给能者  以充分施展能力的空间,激励他们闯寨投  旗,勇立潮头。第二,应为类似 DeepSeek  的基础性突破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保护,像  培育杭州六小龙那样,让藏着的龙、卧着  的虎有龙腾虎跃的充分空间。第三,应将  科技创新与市场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将  “AI+” 推广到更多的垂直领域,形成世  界级的产业生态。利用行业应用上的优  势,拓宽发展的路。
  (《祝您健康2025年9期[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