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怎能把奢侈攀比恶俗带进幼儿园?(2020/12/18)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8617] 

 

  郑旭 

  广州一家幼儿园最近推出豪华餐,把“灵芝孢子粉蒸蛋”“鸡脚鱼翅煲鸡汤”“鲍鱼瑶柱粥”等名贵佳肴,端上了孩子们的小饭桌​‍‌‍​‍‌‍‌‍​‍​‍‌‍​‍‌‍​‍​‍‌‍​‍‌​‍​‍​‍‌‍​‍​‍​‍‌‍‌‍‌‍‌‍​‍‌‍​‍​​‍​‍​‍​‍​‍​‍​‍‌‍​‍‌‍​‍‌‍‌‍‌‍​。 与此同时,也把孩子们的伙食费标准从原来每天25元提高到每天40元​‍‌‍​‍‌‍‌‍​‍​‍‌‍​‍‌‍​‍​‍‌‍​‍‌​‍​‍​‍‌‍​‍​‍​‍‌‍‌‍‌‍‌‍​‍‌‍​‍​​‍​‍​‍​‍​‍​‍​‍‌‍​‍‌‍​‍‌‍‌‍‌‍​。 

  无独有偶,不少幼儿园以多样化供餐为名,把原本一个标准的幼儿餐,分成多个档次,各档之间月价差,少则几百,多则近千​‍‌‍​‍‌‍‌‍​‍​‍‌‍​‍‌‍​‍​‍‌‍​‍‌​‍​‍​‍‌‍​‍​‍​‍‌‍‌‍‌‍‌‍​‍‌‍​‍​​‍​‍​‍​‍​‍​‍​‍‌‍​‍‌‍​‍‌‍‌‍‌‍​。 在孩子与家长间,推波助澜攀比之风。 

  对以各种名义把社会上的奢侈攀比恶俗植进幼儿园的“创新”做法,家长们应果断说“不行”。 

  陪孩子成长,是家长的一场修行。 带娃有三难:“哄孩子吃饭”“骗孩子睡觉”“送孩子入园”,而“哄孩子吃饭”则是难题之首。 

  少食、偏食、挑食是很多中国孩子在成长阶段的保留“节目”。 一直以来,这个“节目”不知难坏了多少年轻的爸爸妈妈、急坏了多少有经验的爷爷奶奶,他们自己宁可多食三日素,也不愿孩子少吃一口肉。 因此,有家长便把“哄孩子吃饭”难题交给幼儿园解决。 

  在一些幼儿园的逻辑中,挑食会导致营幼儿营养失衡,那就需要在平日的小饭桌上,多给幼儿供应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或者将菜品分个三六九等。 就其解决问题的初衷无可厚非,但把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仅仅圈定在鲍鱼、鱼翅范围之内,未免离谱了。 

  众所周知,鱼翅中的蛋白质含量虽高,但儿童身体不易吸收,其营养价值还比不上鸡蛋、牛奶和瘦肉; 鲍鱼的蛋白质虽也不低,但含量比不过我们常吃的黄鱼、草鱼,胆固醇含量也高得吓人,并不合适儿童食用。 

  那为何幼儿园要择鱼翅、鲍鱼而弃蛋奶肉鱼呢? 理由很简单,在人们的印象中,“鱼翅价比黄金”“一口鲍鱼一口金”,是星级饭店和高档会所的标配,普通家庭是舍不得常食常用的。 孩子们的小饭桌上有了鱼翅和鲍鱼,既能迎合家长爱子的心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也可成为园方提高收费标准的“合理”依据。 

  豪华餐传开后非议不断,这说明社会大众的认知还是清醒的。 有质疑幼儿园薅家长羊毛的,也有调侃幼儿园不把鲨鱼放眼里的,还有人担忧“幼小学奢侈,何知粒米贵”。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校园教育的第一站,也是打开思想启蒙的第一扇窗,很多孩子在此学会诵读的第一段诗句,可能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把食鲍吃翅当作平常,或小脑袋里被灌输了只有食鲍吃翅才是有营养的,甚至,互相攀比,看谁家吃的贵,未来,他们人生的“餐盘”中会盛下什么? 又会剩下什么? 

  据了解,广州这家幼儿园是一职业院校的附属机构,园内多数孩子的家长属于工薪阶层。 如果没有舆论介入,对于园方调整伙食费,可能还是会有很多家长接受,哪怕是硬着头皮。 

  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园是前端,家长是末端,唯有家园双方首尾相连,形成闭环,才能让孩子在打开窗户的那一刻,沐浴到阳光赐予的正能量。 

  这种正能量既有自由、平等,也有诚信、礼貌; 既有坚强、果敢,也有孝心、友爱。 而最不能丢失的,是刻苦和努力,勤劳和勤俭。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少年儿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勤俭教育应从小抓起,自幼养成,持之以恒,唯有如此,才能收获“粒粒皆辛苦”的认知和行动。 

  编辑:郭梁 美编:杨东儒 

  

  

  

(摘自《民生周刊》 2020/24)   期刊架位号[8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