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80后姑娘,首位参与新冠疫苗试验的女志愿者(2020/06/19)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7117] 

文:小 泽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疫苗的研发和试验一直备受关注​‍‌‍​‍‌‍‌‍​‍​‍‌‍​‍‌‍​‍​‍‌‍​‍‌​‍​‍​‍‌‍​‍​‍​‍‌‍‌‍‌‍‌‍​‍‌‍​‍​​‍​‍​‍​‍​‍​‍​‍‌‍​‍‌‍​‍‌‍‌‍‌‍​。3月16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获批在武汉启动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在集中疗养观察14天后,首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部分临床试验志愿者顺利回到了各自的家中​‍‌‍​‍‌‍‌‍​‍​‍‌‍​‍‌‍​‍​‍‌‍​‍‌​‍​‍​‍‌‍​‍​‍​‍‌‍‌‍‌‍‌‍​‍‌‍​‍​​‍​‍​‍​‍​‍​‍​‍‌‍​‍‌‍​‍‌‍‌‍‌‍​。 

  首批接种疫苗的志愿者中唯一的女性,是来自湖北宜昌的80后姑娘靳官萍。她曾说:“如果一切顺利,结束隔离观察期,我想去武大看看美丽的樱花。”春天来临时,她这个小小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回家过年却困武汉,志愿投身抗疫一线 

  靳官萍出生在湖北宜昌市秭归县泄滩乡。2005年大学毕业后,读药学专业的她前往武汉,在这个城市工作并定居下来。 

  2020年春节前夕,靳官萍原本打算回宜昌老家过年,但疫情防控实施交通管制,她被困在了武汉。“我本来准备腊月二十九回去的,回老家的年货都买好了,放在车上。后来听到了‘封城’的消息,我想,那应该很严重,看留在武汉能不能做点什么。”靳官萍曾在武汉协和医院实习,后来在药企工作多年,对医疗行业比较熟悉。被困在武汉家中后,她便开始收集和整理防疫措施、技巧及注意事项等,然后发上朋友圈提醒大家。 

  得知很多在抗疫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因为交通管制上下班十分不便后,靳官萍当起了志愿者,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准点准时,风雨无阻。一些千里迢迢来到武汉支援抗疫的外地医护人员缺少生活物资,她又自掏腰包为他们补足,还和自己多年来有过接触的医疗企业逐一联系,帮助多家单位相继采购了数量近百万的口罩、防护服、酒精、护目镜等防疫物资。 

  之后,靳官萍向共青团武汉市委申请报名,成为武汉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她接到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参与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的筹备工作。“在方舱医院,有来自各个行业的志愿者,每个人都任劳任怨,拼尽全力。” 

  靳官萍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得知有感染的医护人员和市民相继离世时,她一度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随身携带酒精喷壶,时不时就给车子和手消毒;每天回家后,第一时间全身消毒,连鞋底都不放过……”那时,每晚靳官萍都会怀着忐忑的心情睡去。第二天醒来,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一摸自己的额头,看体温是否正常。 

  “这一个多月来,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有接送过的医护人员,有我帮助过的人,也有帮助过我的人,还有和我一样的志愿者,他们每个人都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还送给我口罩、防护服、消毒酒精。每当我害怕的时候,看看他们热血澎湃的朋友圈,和他们聊聊天,马上就不那么害怕了。”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成为首批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之一 

  3月16日,从朋友那里得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要招募临床试验志愿者时,靳官萍没有多想,也没有和家里人商量,就报了名。“我知道很多人都在期待这个疫苗。得知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后,我感觉像看到了曙光,几乎没有犹豫,几分钟之内就决定报名了。” 

  当天晚上,通过咽拭子检测、CT检查等各项体检的靳官萍,和另外3名男志愿者一起,被注射了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并连夜入住武汉特勤疗养中心,进行集中隔离观察14天。最初的4名志愿者中,只有靳官萍是女性。她是低剂量疫苗组的志愿者,编号为004。“接种时,整个专家组包括陈薇院士,都在我身边。陈薇院士说,很感谢我们来参加这个试验,让我们对疫苗的安全性放心。我很平静,就像平时打普通的针一样,一点也不紧张。” 

  3月17日,《解放军报》发布了一条重要的消息:3月1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这条消息发布后,引起全国人民极大的振奋。这时,靳官萍才将自己“以身试药”的消息告诉家人。 

  隔离观察期间,靳官萍写下了自己的“疫苗日记”:“今天的一日三餐,3瓶牛奶,苹果、梨、橙子各1个,鸡鸭鱼肉,鸡汤,排骨汤,馒头,蒸饺……还有一包乳酸菌素片!这样吃下去,不长个十斤八斤的,对不起一天这么多花样。” 

  结束观察那天,此次试验的研究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薇来看望志愿者们。陈院士对靳官萍说,她的记录很有必要。“有朋友把我的微博转给她看了,她说我的微博写得很真实,我们作为第一批志愿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告诉大家,挺好的。” 

  不害怕不后悔,只待春天去与樱花合影 

  “我的内心很平静,一点也不害怕,更谈不上后悔。”靳官萍说,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在她的家乡秭归,她从小就深受屈原精神的熏陶,加上她从事的是医药行业,也肩负着为人类健康事业做贡献的使命。 

  当被问到隔离结束后想做的事情时,靳官萍说:“希望隔离结束后樱花还没有凋谢,我要去和樱花合影。”如今,靳官萍已经回归到正常生活。在半年的观察期内,她服用任何药物都需要详细记录;在接种后的第28天,第3个月和第6个月,她还要配合抽血检测。她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新冠病毒疫苗早日上市。“我去做临床试验志愿者,也是希望疫苗能够尽早上市。希望能够在疫情当中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哪怕这份力量很小,但我一直相信,人多力量大。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摘自《家庭》 2020/10)

  期刊架位号[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