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陵图书馆藏古籍收藏情况
金陵图书馆现有馆藏古籍五万余册,善本三千余册,另外,还藏有较为珍贵的清末以前碑刻拓片二千余部。
我馆馆藏古籍中不乏特色藏品,如地方文献专题古籍、多色套印本、活字本、插图本、兰印本、朱印本等。其中南京地方文献是采访征集工作的重点,现有线装地方文献古籍三百余种。多年来,我馆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征集南京地方文献线装古籍,如仇良矩先生捐赠的仇埰鞠讌斋词学专题藏书,傅学文先生捐赠的邵力子先生藏书等。
二、古籍普查工作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正式提出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金陵图书馆一贯重视古籍工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更是引起了馆里的高度重视。多年来,我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关于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遵照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省古籍保护中心的部署,多次派员参加会议,接受业务培训,深入领会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和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有关精神,并根据我市古籍保护的具体情况,举办南京市古籍普查培训工作培训班,积极部署和推动南京市古籍普查和整理的各项工作。
南京市古籍普查培训工作培训班
1、强化自身古籍普查工作。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是全面了解全国古籍存藏情况,建立古籍总台账,开展全国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自2008年开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馆终于将馆藏线装书(含古籍)编目完成。2014年,为了配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出版书目数据的需要,我们对古籍普查平台数据库中我馆书目数据做了重新校对工作,重点对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数六大项进行校对。后将古籍部分的书目交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2015年,《江苏省金陵图书馆等六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出版发行,标志着我馆古籍普查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2、加强地区古籍普查工作
2015年上半年,对江宁区图书馆、高淳区图书馆、溧水区图书馆、六合区图书馆、白下区图书馆等有古籍馆藏的区县图书馆进行了现场调研,了解了区县馆的古籍存藏情况。
2015年下半年,实地帮助秦淮区图书馆完成了第六次全国移动文物普查。普查人员对近5000部古籍进行整理、查阅、登记工作。同时跟进的还有尺寸测量以及数据录入工作,最后形成的数据作为重要文物普查成果,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统一与国家文物局进行平台数据的对接。
2016年初,文广新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通知》,根据此通知要求,我馆在南京市公共图书馆开展了古籍普查工作。由于基层图书馆人员配置限制,此项工作推动起来比较困难,只能由金陵图书馆特藏部工作人员亲自到各区县馆进行古籍普查。经过1年的努力,对江宁区图书馆、鼓楼区图书馆、六合区图书馆、高淳区图书馆、秦淮区图书馆等五家有馆藏古籍的单位进行了古籍普查,包括数据校对、善本书影、古籍测量、机打标签等工作。
区县馆实地普查
3、进行南京市古籍私人收藏情况调查
为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深入推行,也为了古籍普查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位,我馆制定了南京市古籍个人收藏情况调查计划。此次调查宣传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落实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同时也了解南京个人古籍收藏数量及存藏状况。在此次调查结束后,我们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古籍保护相关措施:古籍收藏知识普及,古籍鉴定知识普及,对有需要的个人协助其鉴定古籍版本、扫描等。
三、古籍存藏环境改善与分级保护工作
1、制定完备的保护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保护古籍的根本,也是实施科学保护的有力保障。我馆历来重视规范化管理,制定、修改并完善了各种业务管理规章制度,如制定了:
(1)《金陵图书馆线装古籍书库管理制度》
(2)《金陵图书馆馆藏古籍和珍本文献管理规定》
(3)《金陵图书馆中文古籍图书著录细则》
(4)《金陵图书馆古籍采购管理制度》
(5)《金陵图书馆古籍拍卖管理办法》
(6)《金陵图书馆古籍修复管理办法》
(7)《金陵图书馆突发事件紧急预案》
这些制度,对古籍资源的保存和使用做出明确规定,确保了古籍的安全。
2、库房改造,改善古籍硬件保存环境
我馆新馆是2006年设计动工,2010年启用。新馆建设之初,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还未实施,古籍专用库房并未在设计之列。因此只能在新馆启用之后,根据古籍书库的要求,对库房进行改造。
库房改造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水路管道方面。改造空调管线,调整水路布局。
(2)灭火系统方面。安装七氟丙烷自动气体灭火系统,定期检测和气罐更换,确保灭火系统能安全及时响应。
(3)温湿度控制方面。中央空调控制温度,除湿机调整湿度。
(4)空气净化方面。购置空气洁净屏。
(5)紫外线控制方面。善本库房是密闭的,没有窗户。古籍库房虽然有窗,但都配备了电动遮阳帘。同时,对于书库灯光照明,我们选择了防紫外线的T8光源,将紫外线所造成的威胁降到最低。
(6)防虫方面。购置低温冷冻柜。所有的古籍入库前,都要经过低温杀虫。在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柜中,经过不低于72小时的冷冻,确保没有虫子和虫卵存活下来,然后才能入库。另外,我们还定制了樟木柜,所有的古籍全部保存在樟木柜中。
大环境的改善,使得古籍馆藏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此同时,我们在古籍保护的微环境上也下足功夫,除了花大代价为每部古籍都订制了楠木夹板,还购置云香草等驱虫药包置于樟木柜内,确保古籍保护的微环境也达到最佳状态。
3、古籍的分级保护
我馆坚持对古籍进行分级保护,使保护更具针对性。目前,古籍的两个库房总面积达740平米,其中古籍库700平米,善本库40平米。善本库房设施完备,具有中央空调系统、温、湿度监测仪器、空气净化装置、防紫外线措施、消毒杀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气体灭火系统、库房监控报警系统、防虫防鼠措施。库房还放置了40个定制的樟木柜,古籍也己全部加以楠木、樟木夹板固定保护。
四、古籍原生性保护工作
1、建立古籍修复室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古籍保护工作,我们有意识地筹建古籍修复室,规划出近水工作区、检测区、图片档案采集区、修复作业办公区、传统装裱区、档案资料区、耗材库区等。并逐步添置一些古籍修复与保护的设备设施。
目前用于修复的主要设备及工具有:书画装裱台、非接触式扫描仪,零边距扫描仪,超低温冰柜,空气洁净屏、古籍净水装置、PH值测量仪、纸张厚度测量仪、压书机,除湿器,切纸机,计算机(用于古籍编目及档案记录),古籍修复及书画装裱工具(透光补书板、铅陀、敲锤、木尺、钢尺、不锈钢浆糊碗、捶书石板、棕刷、书锥、排刷、喷壶、竹起、毛笔、各种修复用纸、补书板、压书板、剪刀、大号缝衣针等)。
2、古籍修复工作
我馆的古籍修复工作于2009年正式展开。为了不断规范古籍修复工作,我们制定了《金陵图书馆古籍修复管理办法》,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的采用了外包修复和自身修复相结合的模式。送修古籍与本馆修复要求一致,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交接和验收,注重古籍修复档案的建立和留存。
《禮記集說一百六十卷》修复前后对比
《大学衍义》修复前后对比
拓片修复前后对比
五、古籍再生性保护
1、整理研究
工作人员在整理馆藏资源的过程中发现,我馆藏有一批较为珍贵的碑帖拓片。已经整理出的拓片,资源特色鲜明、种类丰富,包括砖瓦、墓志、刻石、造像、石经、法帖等各个类型。所藏拓片多为清中晚期,民国初期拓本,多经名人收藏,弥足珍贵。收藏的碑帖拓片,除了石经和法帖外,其他基本全是整幅拓本,没有经过重新割裱,完整地保存了原石的形貌。随着社会的发展,考虑到便于读者使用等因素,我们将该批碑帖拓片建设成为《馆藏历代金石文献库》。
馆藏历代金石文献库
2、古籍数字化工作
我们首先制定了《金陵图书馆古籍数字化方案》,确定了古籍数字化标准和扫描内容。之后经过研究,选取与南京相关的古籍文献先行扫描。扫描的类型大致分为:
(1)南京地方文献。长期以来,我馆一直致力于南京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截止目前,我馆建立的与南京地方文献相关数据库有:郑和专题数据库、南京明清名录数据库、南京民国建筑数据库等。为配合地方文献数据库资源建设,我们将逐步选取与这些数据库内容相关的古籍,进行逐页扫描加工,并由专家撰写题录。
(2)善本古籍。善本古籍一般刻印质量上乘,且存世稀少,是古籍保护的重点。我馆已对馆藏的善本古籍逐步进行数字化。由于善本的珍贵性,对这部分古籍不采取全文扫描方式,而是选择能反映古籍版本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的部分页面进行扫描。同时由专业人员撰写题解。
(3)其它古籍。为尽量减少扫描对古籍造成的伤害,我馆遵循资源共享的原则,对于外购古籍数据库、网络免费资源、他馆自建古籍数据库中的已有古籍,我馆将不再进行重复建设,保障我馆的古籍数字化资源具有特色性和唯一性。
3、资源整合与出版
(1)近年来,各出版社陆续影印出版了大量的各种丛书。这些丛书或为直接影印,或为重新汇编影印。部头有大有小,或者是洋洋大观的几百巨册,或是简洁的几本。这些影印古籍中,虽然都能在馆藏书目检索系统(OPAC)中检索到,但对于各种影印古籍的底本很少有说明。而对于研究古籍的人来说,快捷方便的检索到自己所需版本的古籍是非常重要的。读者常常需要一本一本翻阅后,才能知道是否有自己所需版本的古籍。为此,我们建设了《馆藏丛书目录索引》,方便读者检索所需文献。该数据随着馆藏的增加,正在不断的更新中。
馆藏丛书目录索引
(2)古籍出版工作方面。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将本馆馆藏线装书(含古籍)编目完成,并将古籍部分的书目交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2015年,《江苏省金陵图书馆等六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出版发行。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出版,为《南京市公共图书馆古籍书目提要》的出版摸清了家底,获取了元数据。与以往书目提要的出版不同,我们从普查数据中抓取了300部有代表性的古籍,除了提供书影,基本数据简介,还模仿书志的体例撰写了提要,为的是读者不需要见到实物古籍,就知道这本书的基本信息和价值属性,将古籍普查数据的开发、利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终,《南京市公共图书馆藏古籍善本提要》于2017年正式出版。
六、活化传承、教学推广
为了推广和普及古籍保护相关知识,我们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有各种古籍专题书展、雕版印刷体验、古籍装帧体验、古籍修复体验等。这些活动有着很大的市场,找上门要求参与合作的有南京市团市委、各报社小记者、电台的听众等。
2015年4月,结合4.23世界读书日主题,我们在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了“创意南京 JUST ME”活动,推出“私人专属日记本DIY”活动,把传统的古籍装帧形制、民国的设计风格、现代的流行元素相结合,融合了古籍装帧的知识普及和读者亲身参与的活动体验,帮助、指导读者亲手制作“私人专属日记本”。活动反响热烈,受到广大市民和读者朋友的青睐。
老门东创意集市上的活动
2015年6月10日在金图展览厅举办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展——暨金陵图书馆馆藏推介”活动。在6月13日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进行了传统雕版印刷现场展示与互动,现场通过雕版印刷的展示,将《陋室铭》这样的传世佳作赠送给广大读者。
2016年,我们以古籍文献为依托,整合多方资源,策划了独具特色的“赏珍·鉴宝”系列创意活动。全年举办13场次,包含雕版印刷、古籍保护科普、古籍修复体验、传统体育文化体验等主题,让参与活动的读者在亲身体验中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领悟中国历史文明的源远流长。以此为依托与团市委宣传部联合创办“阅经典悦青春”主题文化沙龙,被团市委列为“南京青年公益悦读联盟成员单位”。
另外,近几年我们还为青少年群体量身订制了“图书馆+学堂”模式教学,通过“非遗学堂”、“习经堂”、“金陵浦江学堂”等传统文化教育品牌的立体输出渗透,努力让“图书馆+学堂”成为学生读者们的“第二课堂”。
举办的各类主题活动
七、成果与荣誉
1、古籍拍卖与海外古籍回流
为了用好有限的资金,搜集到更多有价值的古籍,提升馆藏品质,我馆古籍保护人员广泛了解古籍市场信息,根据市场情况做好购入计划,并跟踪有价值的拍卖信息,详细分析每次欲购古籍情况,用专业的知识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确保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口上。
除了通过专项经费购入古籍,工作人员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争取社会捐赠。2017年,在我馆的积极沟通和努力争取下,印尼华人潘文秀先生将其所藏古籍全部无偿赠予我馆。潘先生所赠古籍共482册,其中清代古籍181册,其它多为民国文献,包括一百多本民国元年的历史文献。这是我馆历史上首次接受海外古籍捐赠,丰富了我馆古籍馆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将来近一步争取海外古籍回流积累了经验。
2、 荣誉
(1)2008年,我馆《檀弓》、《考工记》、《音学五书》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随后又有八部古籍先后入选第一批和第二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
(2)2010年6月,我馆入选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0年7月入选第二批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我馆古籍保护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清醒地知道,道阻且长。同时,我们坚信,有了这十多年扎实积累的古籍保护事业兜底,精进正当其时,突破适得其势。今后的工作,我们仍旧选择坚守,以典籍为媒,充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发中华文化精髓,为读者提供真正有价值又符合时代精神的典籍服务,为保护中华文化根基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