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贵有阅读之志
徐 雁
“藏书如山积,读书如水流。山形有限度,水流无时休。”这是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一家杂志所刊漫画上的题诗。这首绝句虽说言辞通俗,但所揭示出来的却是一个不甚平常的道理:“人贵有读书之志。”虽然古今中外的书籍堆积如山丘,但山不转水要转——只要读书人下定决心和恒心,如水随山,川流不息,那么总能突破峻岭叠嶂的种种限制而东流入海,努力实现人生求未学、求新知乃至求绝学、求真知的终极文化理想。
在阅读内容上,我是特别提倡“饱以五车书,行以万里路”的“大阅读”理念的。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杜甫、苏轼、徐霞客、顾炎武等,更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型,而周恩来则推崇“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这些个箴言警句,都说明了“大阅读”或者说“走读”的重要性。
所谓“大阅读”或“走读”的关键,是“读有字书,悟无字理”与“读无字书,悟有字理”这两种读书—思考方式的有机结合。一个人的社会阅历、时代体验增加了,有了知行合一的自觉,那就把书读“活”了,就一定不会“死读书”了。设想一下,一个人如有了一定的知识和学识,学问和学历,再加上丰富的阅历和见识,其人生事业的发展,一定是如虎添翼的。当然,阅读和积累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因此,还存在一个不断与时代俱进步的“终身学习”问题。而“急用先学”、“学以致用”、“活学活用”,都是非常值得我们领会、掌握、和灵活运用的求知进学的有效方法。
此外,“大阅读”还须结合“深思考”,才能真正有所得、有所悟。所谓“深思考”,就是在有了一定知识积累和学识储备的基础上,刨根问底式的求索性思考。求索性思考贵在有“问题意识”,也就是前人所谓的“从不疑处生疑”。有疑然后求解疑,这是一个由“浅阅读”到“深思考”,进而跃升到“泛阅读”、“深思考”的良性互动过程。
总之,“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应该通过专家学者的导读工作和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使之成为当代人都应具备的基本阅读态度。
(作者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
目录
卷首语
人贵有阅读之志/徐雁
专稿
《红楼梦》中的南京“辣子”/孙华先
南京方言举隅/张思瑶
南京风俗景(下)/夏天
文笔
熏陶与受教:张曼菱《中国布衣》读后/秋禾
“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的那条分界线”/张麒麟
喜从天降/李维真
赏读
南京方言的俗语对/石三友
撩天儿/朱自清
荐书
南京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