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书香正暖。2025年10月10日,由南京图书馆学会主办的“赋能·联结·共创——2025‘小小书香·阅读播种人’培育工作坊”在金陵图书馆成功举办。作为2025南京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分会场之一,活动汇聚来自图书馆、教育及社会各界的阅读推广人,共同探索儿童阅读推广的路径与实践,推动儿童阅读走向系统化、专业化。

上午场活动由南京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金陵图书馆副馆长李海燕主持。首先,上海浦东图书馆儿童与青少年阅读中心主任卢娅以《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理念、策略与趋势》为题作首场讲座。她从新时代儿童阅读服务的宏观背景出发,结合《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和《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准则,系统阐释了0-18岁儿童分级阅读服务体系。通过分享浦东图书馆在亲子共读、绘本故事会、分级阅读书单等方面的实践案例,详细解读了如何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特点设计阅读活动,并前瞻性提出图书馆应通过社会化合作实现从“资源仓库”到“成长伙伴”的转型,为学员构建了完整的儿童阅读服务理论框架。


随后,新教育童书馆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全国家庭亲子阅读推广大使李一慢以《我的儿童阅读推广之路》为题,分享了十余年深耕一线的实践智慧。他以“选种—育苗—成长”为脉络,结合《儿童阅读地图》《阅读力》《说来听听》等专业书籍,系统讲解了0-12岁儿童阅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对应指导策略。通过展示如何运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的“阅读循环”理论,创设从“阅读兴趣”到“阅读能力”转化的实践路径,并以“一本书的N种读法”等生动案例,展现了如何通过创意延伸活动将阅读转化为儿童的内在需求。
下午场活动由金陵图书馆少儿工作部副主任周军主持。亲近母语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郭静静围绕《如何为孩子们上阅读课》展开专业分享。她以《西游记》《草房子》等经典作品为例,系统解析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逻辑,清晰界定了“阅读活动”与“阅读课程”的区别。通过展示如何设计“问题链”引导深度思考、运用“阅读策略卡”提升理解能力、组织“读者剧场”促进创意表达,为学员提供了一套从文本解读到课堂实施的完整解决方案,实现了从“教阅读”到“用阅读教”的理念升华。


在“主题探讨·碰撞灵感”环节,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少儿辅导部主任王盈以《“筑基”与“破圈”——宁波少儿图书馆社会化合作的实践与探索》为题,系统分享了该馆的创新实践。她详细介绍了通过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在图书排架、益智玩具馆管理等基础服务上实现“能力补充”的具体做法,生动展示了与荷花庄小学共建“书法研习基地”、与多所学校合作开展“信息素养课程”等“破圈”案例,并分享了“月度考核+流程再造”的保障机制,为图书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服务生态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研究馆员王奕以《儿童阅读如何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产生实际效果》为题,从理论根基与实践路径双维度展开深度阐释。她系统梳理了从卢梭“发现儿童”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思想源流,依据《儿童权利公约》强调了尊重儿童参与权的重要性。通过剖析“要求低幼孩子读《红楼梦》”“阅读中随堂测验”等违背儿童视角的典型案例,指出成人应避免选书错位、阅读考核等误区,并提出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提供适度引导、重视图画书阅读中的非文字元素、鼓励儿童“二次创作”等具体方法,为构建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阅读推广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饱含潜能的种子。本次工作坊以“赋能·联结·共创”为核心理念,通过系统化课程为“阅读播种人”充实理论储备与实践技能,搭建起跨领域协作的桥梁。期待每一位参与者在回归各自岗位后,能将所学转化为行动,在更广阔的土地上播撒阅读的种子,共同编织一个以儿童为本、生机勃勃的阅读生态。
文/张婕 编/胡宁涛 审/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