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推动科普全面融入城市发展(2022/10/03)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8616]   

  文|本刊评论员 编辑顾佳贇 

  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航天主题教育活动、京津冀科普联合行动、“讲科学·秀科普”趣味实验展示、“云”享24小时不落幕科普嘉年华……9月15日至21日,全国集中开展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围绕主题“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各城市举办了形式多样、新奇有趣的科普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一系列有力推动科普工作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普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近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树立大科普理念,并为城市提升科普能力和市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构建新时代科普生态,明确了方向和路径 

  以大科普理念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科普全面融入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目标新使命,科普工作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凸显,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保障功能更加彰显基于科普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意见》要求“合理设置科普工作在文明城市、卫生城镇、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区等评选体系中的比重”各城市唯有自觉融入、主动拥抱全域科普建设,全方位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才能在科普这门“必修课”的考卷上获得高分 

  以大科普理念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完善科普体制机制近些年,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顶层设计,到行业科普、健康科普等领域政策,再到科普税收优惠等具体措施,科普工作机制不断夯基垒台然而,现实中还存在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破解这些问题,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关键各地区各城市要切实将党中央的顶层设计转化为地方的制度实践,制定科普条例或实施办法,将科学素质纳入经济社会规划和党委政府考核内容,让科普工作前进的号角更加嘹亮、步伐更加有力 

  以大科普理念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近年来,各大城市科普工作快速发展面对新冠疫情,科普成为抗疫利器;走进博物馆,科普让文物“动起来”、古籍“活起来”;走出校园,中小学生成为社区科普宣传员……科普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让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传遍街头巷尾、飞入“寻常百姓家”截至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其中上海、北京超过24%但与大城市相比,一些中小城市、发展中地区的城市,居民科学素质发展很不平衡,这都在不断提醒着城市治理者,科普网还要织得更密,全民科普依然在路上 

  以大科普理念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让城市成为科普高地科普基础设施的多少、服务能力的高低,正是城市发展创新潜力的反映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各地建设命名的各类科普基地已达3281个,科技馆和科技类博物馆1525座但这些科普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面向未来,必须按照《意见》要求,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宏观布局,全面提升科技馆服务能力,让科普场馆成为城市地标,让城市成为科学素质建设高地 

  抓科普就是抓创新,抓创新必须抓科普不断提升城市科普软实力,使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就一定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厚植更加广阔的创新土壤

    

  (瞭望东方周刊》2022/20 期刊架位号[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