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90后”“准90后”走向学术前台(2021/12/19)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8634]             
  

 

  文/岳怀让郑伊淇朱玟雅 

  从两年前引发舆论热议的学霸博导陆盈盈,到最近被媒体关注的邓忠奇、宫勇吉、杨树、刘明侦,越来越多的“90后”和“准90后”开始跃上学术舞台​‍‌‍​‍‌‍‌‍​‍​‍‌‍​‍‌‍​‍​‍‌‍​‍‌​‍​‍​‍‌‍​‍​‍​‍‌‍‌‍‌‍‌‍​‍‌‍​‍​​‍​‍​‍​‍​‍​‍​‍‌‍​‍‌‍​‍‌‍‌‍‌‍​。 

  教授、博导、研究员,虽然他们的身份各有不同,但相比较同龄人,这些中国学术界的新生力量无疑已经快人一步​‍‌‍​‍‌‍‌‍​‍​‍‌‍​‍‌‍​‍​‍‌‍​‍‌​‍​‍​‍‌‍​‍​‍​‍‌‍‌‍‌‍‌‍​‍‌‍​‍​​‍​‍​‍​‍​‍​‍​‍‌‍​‍‌‍​‍‌‍‌‍‌‍​。 

  对于上述几位“90后”和“准90后”学霸来说,未满30岁就已经有了超过绝大多数同龄人的学术成就,称得上是年轻有为​‍‌‍​‍‌‍‌‍​‍​‍‌‍​‍‌‍​‍​‍‌‍​‍‌​‍​‍​‍‌‍​‍​‍​‍‌‍‌‍‌‍‌‍​‍‌‍​‍​​‍​‍​‍​‍​‍​‍​‍‌‍​‍‌‍​‍‌‍‌‍‌‍​。 同时,与地位、荣耀一同到来的还有社会的关注和期待。 

  浙江大学“90后”博导杨树的本科导师刘冉教授表示,越来越多的“90后”走向学术前台是一个好现象,社会各界应该要鼓励支持。 

  杨树:“90后”女学霸已成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电气学院官网发布的简历显示,第十二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杨树已经成为博士生导师。 出生于1990年的杨树就此成为目前国内少有的“90后”博导。 

  16岁时,杨树就考入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2014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电子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 随后,杨树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担任客座助理教授,在英国剑桥大学做博士后。 

  2016年回国后,杨树进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担任“百人计划”研究员。 今年年仅27岁的她已在TED、EDL、IEDM、APL等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 

  杨树的研究领域是GaN半导体器件的核心技术及物理机理。 GaN,即氮化镓,属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她钻研的这项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电能转换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是目前先进国家及企业重点投入的半导体关键技术。 

  此外,杨树作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被包括美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著名学者,以及Infineon、TSMC、NXP、IMEC等国际领先半导体公司多次引用和正面评价,多次被Compound Semiconductor和Semiconductor Today产业杂志专题报道。 

  不仅如此,在香港求学期间,杨树还成为了首批Hong Kong PhD Fellowship获奖者之一:2015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PhD Research ExcellenceAwarcl(每年仅三位获奖者)。 

  杨树本科毕业设计导师、长江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刘冉教授谈到了自己对杨树的印象时表示,自己一点也不意外杨树入选“青年干人计划”,因为她在博士期间的学术表现很亮眼, “发表的文章档次、水平都很高。  

  陈敬教授是杨树在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他此前接受杭州媒体《钱江晚报》采洒时对这个得意门生的评价是,“极为谦虚及易于合作的学者”。 “(杨树)具有极为出色的理解能力和物理直觉,思维缜密,基础扎实。 在导师及博士后的指导下非常快速地找到问题的核心。  

  其实,与杨树一同入选第十二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还有另一名美女学霸。 

  刘明侦,1990年5月17日出生,2011年本科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2012年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2015年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 2013年9月,刘明侦博士在《自然》正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当时年仅23岁,是在Nature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 刘明侦现为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通过半年时间准备筹谋,刘明侦于2016年7月牵头成立了电子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中心。 这一中心成为连接电子科技大学化学相关的优势团队与学科的纽带,使化学与材料、能源、电子等热点方向强强联合,助推电子科技大学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 

  今年5月3日,第20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表彰个人和集体名单出炉,刘明侦教授获此殊荣。 

  邓忠奇、宫勇吉:“准90后”男学霸希望安心学术 

  除了上述几位“90后”或者“准90后”女学霸之外,男学霸所取得的成绩也一点不差。 

  例如,今年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准90后”副研究员邓忠奇已经被聘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副高7级)。 

  出生于1989年11月的邓忠奇读博期间师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甬军教授。 读博期间,他综合排名全系第一,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担任多份核心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此外,邓忠奇还连续三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2016年获得国家奖学金,2017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根据人大商学院研究生会的微信公众号“RBS研会”介绍,读博期间,邓忠奇还潜心钻研外文期刊,发表英文论文4篇,并与国外教授合作多篇高质量的工作论文。 

  邓忠奇在学术领域的成果和知名度为他的求职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应聘四川大学职位时,面试考官亦曾读过他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论文,因此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邓忠奇8月23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觉得自己没有过硬的研究成果,更加没有代表作,目前能勉强算作贡献之处的只有两点,一是定义了一个新概念,二是提出了一个新公式,但是这两篇文童都尚未见刊。  

  邓忠奇对记者解释: “我其实不想当网红,只想安心做学术,但还是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能有好文章发表,不负大家。  

  另一名出生于1989年的男学霸,也在今年走上了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岗位。 

  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出生于1989年的宫勇吉目前已经担任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公开简历显示,宫勇吉201 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本科学士学位,后前往美国莱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Ajayan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二维材料及其异质结构。 

  2016年3月至今年5月间,宫勇吉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Yi Cui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的性质调控以及新能源材料等。 

  最近5年,宫勇吉在材料学相关领域以第一作者、并列一作或通讯作者身份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篇,还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共60篇左右。 此外,宫勇吉还申请美国专利2项。 

  宫勇吉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透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了引进他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可以直接做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 “在‘青年干人计划’的经费配套上,国家给多少经费,北航就给一比一配套,一共拿到了3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而且,实验室面积有保障,个人待遇也稍微好一点。 住房方面,学校有统一面向教职工的住房让我们购买。 ”宫勇吉表示。 

  对于接下来的科研规划,宫勇吉表示,只是想把自己手里面的事情做好,没有想太多,在新的领域踏踏实实做吧,尽量出一些好的成果​‍‌‍​‍‌‍‌‍​‍​‍‌‍​‍‌‍​‍​‍‌‍​‍‌​‍​‍​‍‌‍​‍​‍​‍‌‍‌‍‌‍‌‍​‍‌‍​‍​​‍​‍​‍​‍​‍​‍​‍‌‍​‍‌‍​‍‌‍‌‍‌‍​。 

  摘自《华声》 

  

(《新闻选刊》 2021/10 期刊架位号[8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