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全球经济:在严峻形势下艰难运行(2021/01/22)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8655]

   张丽娟(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2020年的全球经济是在抗击新冠疫情、防止经济衰退和力促经济复苏等复杂严峻形势下艰难运行的​‍‌‍​‍‌‍‌‍​‍​‍‌‍​‍‌‍​‍​‍‌‍​‍‌​‍​‍​‍‌‍​‍​‍​‍‌‍‌‍‌‍‌‍​‍‌‍​‍​​‍​‍​‍​‍​‍​‍​‍‌‍​‍‌‍​‍‌‍‌‍‌‍​。 实际上,2019年全球经济已处于低增长,当年2.3%的增长率是过去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受突发新冠疫情大流行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活动空前受阻,2020上半年全球经济从下行风险转向实际衰退,绝大多数经济体受到明显冲击​‍‌‍​‍‌‍‌‍​‍​‍‌‍​‍‌‍​‍​‍‌‍​‍‌​‍​‍​‍‌‍​‍​‍​‍‌‍‌‍‌‍‌‍​‍‌‍​‍​​‍​‍​‍​‍​‍​‍​‍‌‍​‍‌‍​‍‌‍‌‍‌‍​。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生效,下半年部分经济体开始脆弱复苏,中国经济复苏较快,对稳定世界经济具有积极作用。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13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较其6月的预测稍显乐观,但《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很可能是漫长、不均衡且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 

  世界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经济结构上看,全球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显现了供应链全球配置的脆弱性。 制造业价值链和服务业供应链同时受到突发性的、前所未有的外部性冲击,使得各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加速。 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在加速迈向数字经济。 面对危机,那些具备智能化的企业和产业通常能够尽快形成新优势,回归经济复苏轨道。 与此同时,有关公共卫生健康类经济物资的国家安全属性随之增强,世界各国对此类物资的供应链国产化也有了新的认识。 

  疫情也考验着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使得传统经济下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面临新考验。 由于疫情导致的市场失灵程度远远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政府快速介入干预疫情防控显得尤为关键,这对确保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稳定举足轻重。 在这方面,中国的疫情防控是成功案例。 

  由于疫情防控措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经济活动、减少了就业机会,这使得分配领域里的问题更加突出:贫困人口增多、分配不平等的矛盾加剧,低收入家庭受疫情影响尤其严重; 不仅失业率增加,长期失业人口的比例也大幅上升; 即使是发达经济体也未能避免收入不平等现象的回归。 

  2020年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也有很大变化。 国际经贸竞争从成本优势竞争加速上升到科技能力竞争。 随着技术竞争加剧,全球技术供应链的重塑成为竞争的聚焦点。 在新的经贸竞争格局下,关乎经济政策的一些新议题尤为值得关注。 比如,制造业对就业的贡献持续下降,劳动力成本提高与劳动力在贸易品价值中的占比下降同步。 由此引发的负面效应是,宏观经济增长或不能转化为国民福利/个人收入的相应提高,这进一步削弱了公众对自由贸易政策或全球化的支持,甚至在发达国家显现出一些政治后果,进而导致贸易政策的转型。 

  下半年开始的全球经济脆弱复苏得益于各国超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 有力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有助于疫情防控下的经济复苏,全球经济避免了严重衰退,但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的威胁尚未解除。 而超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依赖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各国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全球超过30个国家或地区先后宣布降息,实行零利率和负利率的国家已经超过40多个。 而依赖负利率寻求经济复苏不仅增加了金融体系不稳定的风险,也使得通货膨胀风险加大了。 

  今后值得特别关注的新趋势 

  首先,经济复苏虽已开始但仍很脆弱,全球主要经济体也凸显出不稳定的复苏前景,未来仍完全受制于疫情形势的走向。 从趋势上看,各国目前的经济政策既关注宏观经济复苏但更致力于社会福祉和民生保障,创造和稳定就业是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重点是加固经济韧性,实现可持续的复苏。 受疫情防控形势影响,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平衡也将持续,高度不确定下的低增长、低利率和高风险将持续构成对宏观形势的挑战,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取决于疫情的防控效果。 从区域比较而言,亚洲经济活动的正常化有可能快于其他地区。 

  其次,应对人口挑战和减贫是各国经济复苏政策的重要考量。 全球劳动适龄人口下降,劳动力老龄化被视为经济增长和公共财政可持续性的负担。 受疫情影响,贫困人口年轻化趋势值得关注。 减贫速度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就已放慢,世界银行分析认为,疫情大流行和全球经济衰退可能导致约1.4%的世界人口陷入极端贫困。 

  再次,全球化和贸易转型还会继续。 当前,各国更为重视全球化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即它给所有人带来的收益。 自2011年以来,由于结构性因素和政策因素影响,全球价值链的扩张速度已有所放缓,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 与此同时,贸易政策的国内效应和公众反馈受到广泛重视。 国内严峻的社会问题是各主要经济体重新评估其全球发展议程时的关键考量,政府贸易政策目标也从原先的促进宏观经济增长(如GDP增速)转向着力解决贸易冲击的负效应,如就业、贫困和收入差距问题。 

  最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对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增长尤为重要。 在百年大变局下,各国寻求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更多地是希望以国际规则和制度体系为基础推动解决国内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因此,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构建须兼顾包容与开放,包容不同经济体系、不同经济制度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民生福祉的基本诉求。 不管是疫情防控还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全球合作是必要前提,各国只有通过对话与谈判达成新共识,提出新方案,才能有效应对新挑战。 

   期刊架位号[8655]
(《世界知识》 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