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架位号[8604] 期刊架位号[8604]](./W020211221549077100938.png)
“新晋网红”马保国被主流媒体点名批评,可能要“倒”了,但“马保国”们的生意,看起来还会继续。 有关“网红”炒作策划的生意和利益链条仍在,一些网络平台“流量至上”的推荐逻辑能走多远,也承受着拷问。
全网抢热度
今年5月,自称“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的马保国,在山东一场民间武术比赛中,30秒内被搏击爱好者击倒3次,一时间瘫倒在地,引发全网群嘲。 他失败后的一系列行为和雷人雷语,更被一些自媒体、营销号和视频爱好者加工、搬运、剪辑,并在网上热传,使其成为“新晋网红”。
在微博上,一个名为“浑元形意太极拳马保国”的账号拥有粉丝22万,此外还有多个与此名字雷同的账号。 在“浑元形意太极拳马保国”最近发表的5条微博中,有4条点赞数破万,最高一条点赞数达26000多人。 而在11月15日更新的“回归平静生活,远离武林是非圈子”一帖,评论数达到3.5万条,点赞数高达约72万。
有统计数据显示,某视频平台上,“马保国”频道的累计播放量高达6.3亿,其中视频数量达1.8万个。 在微博中,有关“马保国”的话题累计阅读量超过了12.1亿,甚至还出现了所谓“马保国文学”等。
除了一些账号经营者纷纷“借梗”,对马保国的视频、言论进行“花式创作”外,还有不少商家动足脑筋,开发出各色“周边”产品,想要蹭着热度以“分一杯羹”。
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上有不少营销公司打着包装、炒作“网红”的旗号,为想要“走红”“出名”的商家和个人提供相关业务。
“一夜成名不再痴人说梦、品牌从此家喻户晓、明星光环闪耀万丈……”“你可以学习我的涨粉课程,200元,提供咨询服务的话一年是12万。 ”记者以希望炒火个人账号,以带动实体店铺经营为名,咨询一位“营销导师”,对方给出这样的报价,并告知没有基础的初学者可以先听听课,基本上一听就懂。
除了听课和咨询外,客户还可以选择直接由公司进行策划炒作。 “根据你切身情况进行事件策划,做娱乐报道,成为各大门户焦点新闻,引起媒体和网民关注。 ”费用方面,收取几万元到几十万不等,具体根据难度和预期效果而定。
记者表示,自己经营的只是一家普通小店,没什么热点。 对方表示,现在很多热门事件都是策划的,即便是普通人也能策划出来。 很多“反转”又“反转”的事 件,背后都是策划和炒作,只要抓对人们的眼球和情绪就可以。
“感谢您的信任,茫茫人海中,您找到我这儿就是效果,我也能够做到让客户主动找到您。 ”另一家营销公司的页面,用“诚挚”话语直击人心。 了解记者诉求后,“营销导师”建议可以作个问答,如果想包装一下,可以再作新闻推广。 为进一步解释,对方发来一系列图片,表示是以往为一家机构作过的营销案例。
图片显示,在某网“知道”中有网友提问“新加坡慈善机构哪些做得比较好”或“新加坡公益机构公开平台有哪些”,下方回答中均显示有该机构的名字。 而通过发帖推广,人们在该网中搜索新加坡慈善家、公益平台、慈善机构等,这家机构都会显示在前列。 该网问答的价格为10元1组,20组起发,推广帖则根据发布的平台、类别不同,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一条不等。
记者提出,是否可以将自己店铺中的某位店员炒成“网红”,对方称,“网红”也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容易推。 “自身得先有点儿基础,一段视频突然得到了一些关注,然后再迅速跟上包装炒作。 就像马保国,炒作加运气缺一不可。 ”
平台做推手
马保国“火”的背后,一些视频网站和平台也为其提供了“舞台”。 这些网站平台背后又有怎样的考量?
知名互联网学者刘兴亮认为,这与平台“唯流量是从”的推波助澜分不开。 “平台会通过算法,看出某个话题大家停留的时间、参与讨论的人数,一旦判断出来可能是个热点,就会推给更多的人,让大家多多停留,参与互动,吸引流量。 ”
“网络文化消费,是有流量特征的。 平台会有对社会注意力的迎合、把关。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总编辑、新媒体智库主任刘鹏飞说,类似“越离奇越推荐”的现象并非难以理解。 他认为,往往反常的、有戏剧化的内容就容易引发关注。 “平台掌握类似现象的同时,会根据运营经验去扩大流量,进而结合平台经济和商业模式,向影响力覆盖面去转化,这是一种利益驱动,也是一种对注意力资源规律的运用。 ”
刘兴亮分析,马保国背后应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说,各种炒作主旨都要戳中观众的一些点; 积累了一定热度,就得加上炒作手段,去上微博热搜,进入一些平台热榜榜单; 此外,还要加工一些东西去带节奏。 “以一种特别夸张、不符常理的手段,引发观众的某种发泄、共鸣,这些都是炒作的惯用手法。 ”
11月28日晚,B站紧急发文表示,将对马保国相关视频进行“严格限制、审核、管理”。 11月29日,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已解散马保国相关的粉丝群。
(摘自《北京晚报》李松林、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