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霸气宁静为何招人爱(2020/11/14)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7117]

文:韩浩月 

  今年9月4日,在这个夏天的热门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总决赛中,宁静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位成团出道​‍‌‍​‍‌‍‌‍​‍​‍‌‍​‍‌‍​‍​‍‌‍​‍‌​‍​‍​‍‌‍​‍​‍​‍‌‍‌‍‌‍‌‍​‍‌‍​‍​​‍​‍​‍​‍​‍​‍​‍‌‍​‍‌‍​‍‌‍‌‍‌‍​。 这个成绩,不仅标志着宁静在30位姐姐的同台竞争中脱颖而出,也意味着她身上的特质,仍然是这个时代女性所喜爱、追捧的气质​‍‌‍​‍‌‍‌‍​‍​‍‌‍​‍‌‍​‍​‍‌‍​‍‌​‍​‍​‍‌‍​‍​‍​‍‌‍‌‍‌‍‌‍​‍‌‍​‍​​‍​‍​‍​‍​‍​‍​‍‌‍​‍‌‍​‍‌‍‌‍‌‍​。 这种气质,用“霸气”来形容最合适不过​‍‌‍​‍‌‍‌‍​‍​‍‌‍​‍‌‍​‍​‍‌‍​‍‌​‍​‍​‍‌‍​‍​‍​‍‌‍‌‍‌‍‌‍​‍‌‍​‍​​‍​‍​‍​‍​‍​‍​‍‌‍​‍‌‍​‍‌‍‌‍‌‍​。 

  “我并没有那么高的服从度” 

  《乘风破浪的姐姐》把最后成团设置为节目的终极看点,所以谁能够成团出道也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按照节目组设定,30位姐姐当中,只有7人能够成团,而宁静以高达320多万的票数,跃居成团第一名,用时下流行的话形容,就是“C位出道”。 

  这本该是个荣耀时刻,但宁静的成团感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她表示,自己只想拿第一,但无意成团。 在现场,她说可以将自己的位置让出去,还让另一位团员代为发表获奖感言,奖杯也不愿意多拿一会儿。 不想成团的原因,宁静说得清清楚楚:“我并没有那么高的服从度。  

  作为一种“奖励”,成团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曝光机会,也会带来更多的名利。 但熟知娱乐圈规则的人也会想到,成团出道需要在合约的约束下进行。 虽然运营方会尊重成团的姐姐们,但只要进行商业化推广,个人必然要服从集体。 宁静不愿意成团,不是不想得第一、争C位,而是意识到了自己将要承担的责任、付出的代价,从内心深处“不想干了”。 

  在人人都觉得这是宁静事业的“第二春”,可以借此走向娱乐圈更中心的位置时,她却想要“激流勇退”。 在别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宁静身上却再正常不过。 当一众女明星通过《乘风破浪的姐姐》成为热门话题人物,四处接商务演出接到手软时,宁静却一个商务演出也没接。 由此可见,她对成名与赚钱的理解是与众不同的。 早已写进骨子里的“不服从”,或是这一状况发生的根本原因。 

  霸气是她的性格而非标签 

  1995年,导演姜文正在四处为他执导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寻找女主角米兰的扮演者,在饭店遇到宁静时,他一眼就认定她是“米兰”。 出生于贵阳的宁静,把片中那个性感的北京女孩演绎得十分准确到位。 该片公映当年就获得了《时代周刊》评选的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宁静也被提名竞逐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一向给人霸气印象的姜文,在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遇到了比他还要硬气的宁静。 在片场,宁静时常怼姜文,比她大9岁的姜文只好私下里商量:“姐,咱们能不能稍微给点面子,有什么意见好好说,别当面怼我。  

  主持人马东曾在节目中问宁静:“姜文喜欢过你吗? ”宁静没有丝毫犹豫,这样回答:“喜欢过我的,就是喜欢过我! 没有‘吗’,请把‘吗’去掉! ”。 

  在上世纪90年代,宁静的成名之路和星途走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巩俐。 而她也只对“巩皇”表示过钦佩。 在接受采访时,宁静曾这么说:“除了巩俐,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真没有别的竞争对手了。 当时巩俐身价是多少我不太清楚,反正我应该是身价最高的演员之一。  

  在拍《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前,她已经凭借《炮打双灯》获得第4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上世纪 90年代末,她更是凭借《红河谷》和《黄河绝恋》获得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她有霸气,也有骄傲的资本。 

  在观众心目中,有两个宁静,其一是被“米兰”光环所笼罩的她。 当时“京味文化”正在流行,王朔、姜文、冯小刚等引领的潮流正盛,而宁静是把王朔小说的女主角演绎得最为到位的演员之一。 很多观众与读者,因为喜欢王朔的小说而喜欢上了宁静,她的确也满足了当时年轻人对于“姐姐式恋人”的完美想象。 

  另一个宁静,是《红河谷》与《黄河绝恋》这两部严肃题材中的她。 这两部电影让她走出了性感的偶像派序列,成为可塑性极强的演技派,可以任意穿行于完全不同的文本当中,且用令人信服的表演征服导演与观众,可见宁静的表演天分与艺术素养都是优秀的。 

  但宁静的霸气,并非来自她的表演成就,她本人也很少拿过去的辉煌说事。 追溯宁静性格形成的根源,恐怕与她的原生家庭关系更大。 宁静家境普通,父母经常吵闹,最后不得不离婚。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宁静形成了强势的性格用来自我保护。 直到现在,她弟弟见到她都发憷,因为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发飙”。 可见,霸气是宁静的性格而非标签,她也不希望依靠这个标签来打造人设。 

  霸气是女性身上一种稀缺资源 

  宁静能够以C位出道,是观众与网友一票一票投出来的。 也就是说,很多人喜欢她在节目中的表现,希望能够在更多的场合、更广阔的舞台上继续看到她。 而宁静,也在用她真实的个性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当代女性身上,霸气是一种稀缺资源。 

  霸气首先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集,节目安排宁静自我介绍,宁静当时的反应是:“还要介绍我是谁? 那我这几十年白干了。 ”这是宁静对自己过去演艺事业的一种自我肯定。 而敢于自我肯定的女性,会拥有解决身边大部分麻烦问题的能力。 

  霸气还是一种敢于自我挑战的表现。 当节目要求姐姐们排练出好看的舞蹈动作时,宁静立刻表示反对,认为自己过不了这关​‍‌‍​‍‌‍‌‍​‍​‍‌‍​‍‌‍​‍​‍‌‍​‍‌​‍​‍​‍‌‍​‍​‍​‍‌‍‌‍‌‍‌‍​‍‌‍​‍​​‍​‍​‍​‍​‍​‍​‍‌‍​‍‌‍​‍‌‍‌‍‌‍​。 但反对归反对,面对比自己年轻不少的队友,宁静还是投入到刻苦的排练当中,最后出来的效果也很是惊艳,观众由衷地为这位勇敢的姐姐送上了掌声。 

  霸气对于宁静来说,是敢于选择自己的人生。 宁静在拍摄《红河谷》时正处在事业的又一个巅峰期,她爱上了美国演员保罗·克塞,并在1997年与他闪电结婚。 这场跨国婚姻,被认为是她演艺事业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 但宁静丝毫不后悔,此后专心投入家庭生活,很少接戏。 尽管2005年两人离婚,但她极少对前夫有过怨言。 

  年龄渐大,不再走红,很多演员面对这种状况,多会采取妥协态度,来配合平台与节目组,但宁静是个例外。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之前,她参与《偶像来了》《花儿与少年》等综艺节目录制时,从未有过任何“过气明星”的表现,而是依然一副“大姐大”的样子。 与她一起演出的明星们,也无不被她的气场所震慑,不敢造次。 

  “暴躁宁姐”,成为当下人们对宁静的普遍印象,而喜欢她这个样子的人,要远远多于反感的人。 因为太多人活在小心翼翼中,要看老板的脸色,要讨周围人的喜欢,哪怕有情绪,也不敢流露,就算发个朋友圈,也只挑那些让人开心的内容,这就越发显得宁静的稀缺。 

  当霸气成为女性群体身上一种稀缺资源,持续受欢迎的宁静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并学习的榜样:如何积攒自己的底气,如何为自己而活,以及怎样面对诱惑与选择。 宁静在她人生不同阶段的决定,都值得去重视与深思。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黄小宇 sosohjj@126.com 

(摘自《家庭》 2020/21) 期刊架位号[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