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电影院,久别重逢的喜与忧(2020/08/11)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8642]              

  崔传刚

  听说全国影院从7月20日起有序重开,我身边那些爱电影的朋友都兴奋不已​‍‌‍​‍‌‍‌‍​‍​‍‌‍​‍‌‍​‍​‍‌‍​‍‌​‍​‍​‍‌‍​‍​‍​‍‌‍‌‍‌‍‌‍​‍‌‍​‍​​‍​‍​‍​‍​‍​‍​‍‌‍​‍‌‍​‍‌‍‌‍‌‍​。 几个月没进影厅吃薯片、喝饮料,享受孤独甚至做梦,这帮影迷简直要憋出内伤了​‍‌‍​‍‌‍‌‍​‍​‍‌‍​‍‌‍​‍​‍‌‍​‍‌​‍​‍​‍‌‍​‍​‍​‍‌‍‌‍‌‍‌‍​‍‌‍​‍​​‍​‍​‍​‍​‍​‍​‍‌‍​‍‌‍​‍‌‍‌‍‌‍​。

  电影院是非常典型的封闭环境,极易传播病毒​‍‌‍​‍‌‍‌‍​‍​‍‌‍​‍‌‍​‍​‍‌‍​‍‌​‍​‍​‍‌‍​‍​‍​‍‌‍‌‍‌‍‌‍​‍‌‍​‍​​‍​‍​‍​‍​‍​‍​‍‌‍​‍‌‍​‍‌‍‌‍‌‍​。 那些关于传染病的电影里,经常出现人们在影院里被感染的情节。 因此,政府在影院的开放上采取了谨慎甚至保守的态度。

  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看,影院从业者过去半年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上个月频频传出县市级中小影院“命悬一线”乃至倒闭的消息,一些基层从业者也在网络上诉苦,直白而坦诚的话语中,折射出他们对这个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

  在中国,电影的受众群体非常庞大,整个产业链也日趋成熟。 从观众到院线工作人员,从电影生产者到经营投资者,每一个环节都有文化与商业的双重积淀。 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642.66亿元,平均每天1.76亿元。

  这样一个让全球电影人趋之若鹜的市场,没有理由沉寂。 从目前的公开数据看,重启后的电影院恢复势头不错,第一周的全国票房总额就超过了1亿元。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说明整个电影业又开始焕发生机。

  当然,目前国内一些地区仍有零散疫情,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所以无论是影院老板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对营业额有一个理性的预期。 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影院上座率等指标估计很难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我们支持电影,同时也要关注自身及他人健康。

  在我看来,影院人气会慢慢聚集,但不会有V形反弹。 除了观影人数受限外,片荒也是一个问题。 国内新片因为担忧票房而迟迟不敢推出,国外新片则受疫情拖累,无法在国内同步上映,结果就是现在我们只能在影院里看老电影。 可是除了真正的影迷,有多少人愿意买票看老电影呢? 此外,疫情也导致了电影拍摄和制作的延期,片荒问题恐怕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种种现象告诉我们,电影院不仅是重启,更是重生了一次。 之前很多观影惯性都被打破了。 比如,很多影迷已经适应了在电脑或电视上看电影,电影制作商和发行商也认识到不能只押注线下传播渠道。 徐峥的《囧妈》等影片开始试水线上发行,未来这种趋势会有增无减。 对于影院来说,部分观众可能确实不会回来了。

  这种变化或许不是坏事。 观众可以有更多的观影选择,影院也可以多想想,如何改进服务以吸引消费者。 影院有自己的优势——更大的屏幕、更好的音效、更舒适的播放厅,以及它最擅长营造的“梦”,这是电影的本质。

  疫情确实改变了一些事情,影院要想重生,需要有颠覆性思维,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进影院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影迷可以帮院线重启,但更为重要的重生问题,却需要电影从业者积极思考和解决。

  (摘自《环球人物》 2020/15)
  期刊架位号[8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