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见证傲慢与偏见的偃旗息鼓(2020/08/04)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8675]                          

   当我坐上归国的航班,回想着早上路过的凯旋门和香榭丽舍大街,本应人潮熙攘的广场和街道早已变得空空荡荡​‍‌‍​‍‌‍‌‍​‍​‍‌‍​‍‌‍​‍​‍‌‍​‍‌​‍​‍​‍‌‍​‍​‍​‍‌‍‌‍‌‍‌‍​‍‌‍​‍​​‍​‍​‍​‍​‍​‍​‍‌‍​‍‌‍​‍‌‍‌‍‌‍​。 法兰西逐渐化为模糊的黑影消失在云层之下​‍‌‍​‍‌‍‌‍​‍​‍‌‍​‍‌‍​‍​‍‌‍​‍‌​‍​‍​‍‌‍​‍​‍​‍‌‍‌‍‌‍‌‍​‍‌‍​‍​​‍​‍​‍​‍​‍​‍​‍‌‍​‍‌‍​‍‌‍‌‍‌‍​。 当我感受到飞机落地,双脚踏上祖国的土地,内心安全踏实地眺望远方; 当我打开手机,看着不断增长的、原本代表着鲜活生命的数字,感慨良多:在这场全球性的疫情中,在远方,有无数的人们,是和我息息相关的​‍‌‍​‍‌‍‌‍​‍​‍‌‍​‍‌‍​‍​‍‌‍​‍‌​‍​‍​‍‌‍​‍​‍​‍‌‍‌‍‌‍‌‍​‍‌‍​‍​​‍​‍​‍​‍​‍​‍​‍‌‍​‍‌‍​‍‌‍‌‍‌‍​。 

  文 | 白映月 图 | 南阳 

  2020年1月24日,我从学校返回租住的公寓。 因为公寓紧邻荣军院,虽然已经傍晚,还能看到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在门口嬉笑合影。 也是在这一天,法国卫生部长正式公告法国确诊两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 公寓楼下的一众咖啡厅香气氤氲笑语弥漫,人们都在享受着刚刚开启的周末时光,当时很少有人会想到,欧洲境内首次发现并确认感染病例的仅仅两月之后,世界抗疫情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月中旬以来,欧洲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及死亡病例数量不断攀升,欧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 受欧洲疫情大环境的影响,法国已经进入全国居家隔离的阶段,但仍面临着疫情拐点遥遥无期的严峻局面。 

  全球性的公共危机 

  1月末,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初暴发,法国在公告本土确诊两例新冠肺炎病例后提请欧盟启动了民事保护机制,要求欧盟派出专机协助武汉地区的欧盟成员国公民(主要是法国公民)返回欧洲。 在撤侨阶段,法国本土以简单防疫宣传和遏制病毒输入为主,法航停飞了武汉,并大幅减少了往来京沪的航班数量。 然而,被包机从中国接回的法国公民仅仅是被妥善安置在法国南部的滨海度假小镇,并没有执行严格的医学观察与居家隔离,他们享受的超规格度假待遇还一度引发热议和调侃,那时的大多数法国民众,对新冠病毒还知之甚少。 与之相对的是,在法华人群体对此已经开始警觉,如巴黎华人协会取消了原定于1月25日举行的庆祝农历新年的集体游行活动,在法留学及工作人员开始购买口罩及各类消毒产品,很多人将之寄往国内。 

  2月初,作为交换生身在法国的我,还是能够感觉到法国政府在试图减少病毒向法国境内的输入,学校也开始发邮件,叮嘱大家注意个人卫生。 在那段时间,每天打开手机,看到国内社交平台上有关中国疫情的信息,都会感觉到揪心无力。 虽然那时法国的生产生活秩序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但在我内心深处,却对未来法国的疫情状况有隐隐的担忧。 随着欧洲境内确诊病例数量开始显著增加,法国社交媒体平台上针对新冠肺炎的讨论也逐渐增多,从这个时候开始,经常能看到歧视华人的极端事件被报道。 针对疫情期间频发的种族歧视现象,亚裔群体在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出了“我不是病毒”的标签,希望消除部分人的恐惧和偏见,抵制疫情暴发以来针对在法亚裔的敌对及歧视言论。 我所选修的课堂上,老师恰好提到了最近社交媒体平台上泛滥的歧视性言论以及各种反歧视活动,并征询了大家的看法。 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外国同学说,新冠病毒的传播只是为仇恨性言论的发表提供了一个“大好的”借口,散布歧视性观点的人,本身就是种族主义者,只不过很多人囿于平日的“政治正确”没能发表自己的观点罢了。 他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个人经历,说平时和自己交好的一位朋友最近经常向他和其他朋友们分享和转载一些调侃中国人吃狗肉、吃蝙蝠的表情包和段子,他的朋友是受过高等教育并经常参加进步性社会运动游行的人,虽然可能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玩,但这一举动还是让他感觉到困惑和不适。 

  由于意大利的沦陷和形同虚设的申根地区边境线,法国总统马克龙终于在2月27日发出警告,禁止法国境内5000人以上的集会,法国也开始出台一些针对疑似病例的安抚举措,如为隔离观察人员及其家属提供最长20天的假期和津贴。 尽管如此,法国的抗疫政策依然很模糊,法国各党派官员在抗疫政策上意见相左,对究竟是否该边境管控各执一词。 

  可以看出,面对未知但却快速传播扩散的病毒,法国的戒备显然不足。 另外,由于法国总理菲利普援引宪法条款,欲绕过国会辩论加速通过此前一直饱受争议的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引发了法国民众的强烈反弹,各大工会组织的罢工示威愈演愈烈,大批的法国民众无视疫情的蔓延纷纷走上街头抗议游行。 除此之外,法国本月的甲级足球赛仍照常举办,尼斯冬季狂欢节也如期举行(持续13日,最后一天的狂欢活动被取消),法国普通群众和主流舆论对于佩戴口罩等举措仍然十分排斥。 因为十分了解国内抗疫形势的严峻及病毒传播速度的迅猛,我内心的不安也在逐渐加深。 中国在巴黎政治学院的学生们有一个微信大群,大家经常会在群里分享信息,也会一起为维权出谋划策。 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有人发起反歧视的活动,也有人建议学校修改教学和考勤模式,提醒学校引起重视。 我也不止一次地感受到在法留学生群体为了消除偏见、引起学校重视新冠肺炎疫情所展现出的高效的行动力及凝聚力。 虽然我只在法国呆很短的时间,但是他们在异国长期求学,经常会经历排斥和不公,其中的大多数都在努力地消除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积极扭转别人的偏见,为自己争取公正的待遇。 

  随后,法国总统马克龙于3月12日发表了电视讲话,宣布法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要求各大中小学学校自次日起全部停课,推迟企业3月的税收,并建议人们减少出行,我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学校的停课邮件。 14日晚,法国卫生部宣布法国已经进入新冠肺炎防疫工作最高阶段,法国总理菲利普随后宣布关闭咖啡馆、餐厅、影剧院等所有休闲场所,并保证药店、超市、银行、加油站和烟草铺等涉及人民生计的场所正常开放。 法国的面包店被列为“必需品”行业,可不受疫情禁令的限制保持正常营业,法国群众除了热衷于囤积卫生纸和意大利面,对法棍的热情并没有因为疫情的到来消减,我在囤货的路上看到排在面包店门口的人群,丝毫不比在超市的少。 3月1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进入“战争状态”,全法国实施为期至少15天的“封城”措施。 虽然政府作出了上述一系列的严正表态、宣布了一系列措施,但法国的市政选举仍被通知维持原定日程不变。 作为除总统选举之外最重要的选举活动,6年一次的市政选举由于直接关切普通群众生活,参与人数一直较多。 虽然未被直接取消,但受疫情影响,选举的投票率还是不断刷新历史新低。 由此可见,随着新冠病毒在法国蔓延,民众的恐慌心理也在不断加剧。 由于生活在比较便利的城中,笔者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除了卫生纸和消毒液稍难买到,超市里的其他货物都十分齐全,大家采购也十分有序。 

  傲慢与偏见 

  在此阶段,新冠病毒已经在法国境内大范围传播,全境疫情持续恶化。 据《巴黎人报》报道,从3月下旬开始,法国部分重灾区已经开始“选择性”治疗确诊患者。 可以看出,法国大部分医院的收治能力已经趋于饱和,医疗系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由于关闭一些场所及“禁足令”的出台,法国的餐饮旅游及交通服务业都遭遇了严重的停摆。 虽然欧盟领导人力争保持境内贸易流通不受影响,但物流运输领域仍面临着严重的堆积堵塞。 虽然有关“战争状态”的表达重重地给法国人敲响了警钟,但“禁足令”的生效其实更多地依赖人们的自觉。 在我拿着手写的出行证明全副武装出门采购时,楼下遛狗和慢跑的人仍然挺多的。 另外,当我戴上口罩小心翼翼地出门后,周围的人只是漠不关心、不置可否,不过在超市里采购的很多法国人也开始佩戴口罩。 我也逐渐意识到,在网上激进发声的终究是少数,而大多数人始终是沉默的大多数。 那些对戴口罩大肆批驳的人只是以此为借口,抒发自己对亚洲人的傲慢与偏见罢了​‍‌‍​‍‌‍‌‍​‍​‍‌‍​‍‌‍​‍​‍‌‍​‍‌​‍​‍​‍‌‍​‍​‍​‍‌‍‌‍‌‍‌‍​‍‌‍​‍​​‍​‍​‍​‍​‍​‍​‍‌‍​‍‌‍​‍‌‍‌‍‌‍​。 在汹汹而来的病毒与疫情前,他们终究是偃旗息鼓、默不作声了。 

  同欧洲大多数国家一样,法国在武汉“封城”、中国进入疫情暴发期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和严重性,媒体也多采取隔岸观火甚至落井下石的态度“点评”正处于疫情肆虐中的中国,如嗤笑中国的公共卫生水平、抨击“封城”行为侵犯了人权和自由、指责中国政府“信息不透明”、质疑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交媒体平台上还充斥着“吃野味”“吃狗肉”等调侃甚至歧视侮辱中国人的段子。 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是,法国乃至欧洲疫情发展如此之快,连自诩拥有先进医疗卫生资源的法国新冠肺炎的死亡率都逼近至9%。 为了缓解口罩紧缺,法国已经从中国订购了接近20亿只口罩。 即使这样,法国最大报纸《世界报》还将中国向法国运送及捐赠物资的善意曲解为“政治宣传”,是“为了掩盖隐瞒疫情的罪孽”,报道中充斥着对中国的恶语中伤。 当然,由于法国的媒体权力通天,且被政商界精英实质操控,他们的态度并不能代表所有法国人民的态度。 我们也应当看到,中法两国元首自1月起就一直保持着通话联系,法国巴黎银行在中国疫情暴发初期就第一时间向中国捐款200万元,中法间有关抗疫合作的交流和经验分享一直没有中断,疫情之后的中欧经济恢复与产业链修复也有赖于中法两国的通力合作。 

  中国的抗疫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果。 面对疫情过后国内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面对疫情之后世界格局的调整,我们应当在一些问题上进行追责与反思,实事求是地予以重视和改进,但同时,更应当树立起制度自信,塑造更加主动、更加高效的中国舆论场,以便迎接未来的机遇和风险。 我们更应该看到,在这场全球性的公共危机当中,新冠病毒的攻击是不分国界的。 惊慌和混乱普遍存在,每个增长的数字后面都是一条条鲜活、平等的生命,每个国家奔赴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每个支持着社会基本运转的工作人员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在法国的每个晚上8点,人们都会自发站在窗台,共同为还坚守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们鼓掌。 当笔者打开窗,听到连绵不绝的掌声和口哨声时,每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在远方,无数的人们,都是和我有关的。 

  (责编:马南迪) 

  (摘自《世界博览》 2020/07)
  期刊架位号[8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