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阅读的目的是生活
(英)霍尔布鲁克•杰克逊
阅读最好的犒赏,是我们听到了被某本书经常唤醒的内心的声音,这是拜暂时的迷失自我所赐。相比之下,作者给予我们的少,而我们从作者那里得到的却很多。一个好的作者,就是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已经拥有的内在才识。“作者所做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说,“与其说是解决问题,不如说是提出问题。”有经验的读者,用蒙田的话来说,“将耳朵紧贴自己,屏住呼吸,仔细聆听”。
叔本华说阅读仅仅是用别人的大脑思考,他说得对。阅读中甚至还有远甚于此的情形存在,那时,他变成了他人,并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危险趋势。
我们阅读时,与其说进入了别人的灵魂,还不如说让他们驻进了我们的心里。阅读莎士比亚时,我们成为了莎士比亚,或者他剧本中的人物——哈姆雷特、福斯塔夫、安东尼、试金石;阅读叔本华时,我们成为了叔本华,那也许正是叔本华所想要的;阅读惠特曼时,我们也许会成为惠特曼,那也许正是惠特曼所想要的,尽管他说过,学习如何打败老师的学生才是最好的学生,好像是在否定了这一点。而惠特曼所说的这些,正是所有适当的读者都应去追求的。他们阅读并不是为了成为其他人。他们阅读是为了变得更充实,进一步认识自我。他们离开自身,不久后又回归自身,得到了一点什么,同时又失去了点什么。这么一来,阅读就成为了一种体验,虽然它从延长作者体验的想象开始,经过了一系列吸收消化的过程,却最终以成为读者意识的一部分而结束。这其中,在特定的情形下,会有一段体验和最初激励作者的那段体验一样,给人留下至深的印象。这里完全不存在读者被作者征服的问题,只有带着一些创作者的热情或特质去阅读,一本伟大的书才能被充分地欣赏。我们不能盼望自己都成为天才,更不能指望所有的读者都成为作者(其实也没有那个必要,更不值得去做),阅读的目的是生活,而不是阅读或写作。阅读应该将我们的敏感性调节到一种程度,那就是我们能够回应书中的诗人或者心中的诗人,如果读者没有与之平等,这本书就不能算被阅读过。
书•阅读,(英)霍尔布鲁克•杰克逊著,吴永贵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题目为编者所加
目录
卷首
阅读的目的是生活
专稿
为什么人类要打妖怪/张佳玮
一出悲剧,一场阴谋/今何在
过度阐释、阴谋论与证道书:读《西游记》/陈毓秀
“圣僧”与凡夫/张怡微
文笔
一花一叶总关情/李晶
古风写就童真:给孩童的经典书写/马小翠
野外烧红薯/庄想灵
游龙散记/雪国年华
新书架
赏读
北平的春天/周作人
学画忆/丰子恺
白马湖/朱自清
影像
谈《嘉莉妹妹》原著及电影改编/韵竹
纯文学将成为电影改编的“救星”吗?/里昂
荐书
温故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