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美活动 > 活动预告 > 讲座

活动信息

金图讲坛之名师公益系列第六十三讲:家园共育中的分歧解析

时间:2015年06月28日 09:00 - 2015年06月28日 18:00

地点:金陵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活动类型:讲座

受众人群:全部


孩子步入幼儿园,作为父母的您一定特别希望能与老师和幼儿园通力合作,给宝宝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可有时候往往事与愿违,家园共育中总会时不时地飘出不和谐的音符,有时还会出现隐性对抗,造成教育不一致的负面效果。6月28日,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园长,江苏省幼教特级教师章丽老师走进“名师公益大讲堂”,与在座的孩子家长一起,分析造成家园分歧的常见原因,从角色定位、理念认同、配合同步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达成家园共育的同向、同步,实现家园合作效益的最优化指明了方向。


章丽园长说,幼儿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这个关键期不容错过。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重要环境,教师和家长是影响孩子发展的左膀右臂。因此,只有家园双方相互理解和信任,才能目标一致、和谐共育,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发展。理想状态中应该是关系健康,目标一致,互动和谐,合作高效家园合作关系。家长和幼儿园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歧。


首先,家长和幼儿园需要理清角色定位上的分歧。在对于幼儿成长方面谁负责的问题上,大多数家长(82.36%)认为应该由教师负主要责任,这一方面反映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和认同,但同时也不排除家长把幼儿问题全部推给幼儿园的想法。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相比教师而言,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对于家长而言, 幼儿入园,并不是教育责任的移交,而是教育资源的丰富,教育合作伙伴的增加。
其次,家长和幼儿园在教育理念上也会产生分歧。如,幼儿期孩子到底应该学什么?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被记者问道:“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是注重知识灌输还是注重能力培养、人格发展,幼儿园和家长是容易有分歧的。章丽园长分享了3-6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0至6岁)、秩序敏感期(2至4岁)、感官敏感期(0至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动作敏感期(0至6岁)、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在这个阶段,应该抓住关键期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如果过早学知识,将不利于幼儿人格的发育,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同时,如果孩子能在幼儿园里面学习到好的生活习惯、礼貌习惯、卫生习惯、进餐习惯、劳动习惯、安全规则、运动习惯、学习习惯,将是对孩子的成长终身受益的。


在教育理念上,如何给予孩子“自由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天生就知道怎么管理他们自己,只要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孩子自然而然能够长大成才。成人对孩子不需要干涉,只要站在一旁看着就行了。或者有的家长认为,家长应该成为子女最好的朋友,保持这样的朋友关系要比管教他们、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品性重要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教师就发现,班级总会有1-2个行为问题儿童,把任性当个性,这其实是给予了孩子放纵的自由。由于成人没有一个良好的自由观,无法确定给孩子自由边界的模式,造成了很多孩子由于得到过分自由,没有获得很好的教养,出现了教育上的漏洞,最终造成孩子的行为问题。崇尚自由强调的是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发展规律的尊重,要给与孩子有边界的自由。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孩子说“不”的时间一定要早!
除此之外,章丽园长还分享了家长和老师如何配合,如何同步。首先,家长要充分的理解和信任老师,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熟悉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具体方法上,家长也需要懂得如何和老师交流,如何获取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获取孩子状态的途径,如家长会、家长园地、校讯通、半日活动开放、亲子活动、家长志愿者、家长约谈等。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两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只有同步、同向,才能让孩子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帮助孩子获得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章立园长的精彩分享引起了现场家长的共鸣,不仅了解了如何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更加明白了如何和幼儿园进行互动、配合,从而给宝宝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

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