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美活动 > 活动报道
【我在金图修古籍系列之三】“月满华诞,共‘印’中秋”节日特别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07
  10月7日上午,为庆祝双节共临,“我在金图修古籍”系列课程——“月满华诞,共‘印’中秋”节日特别活动,在金陵图书馆四楼古籍保护展陈体验空间展开,活动旨在通过学习体验雕版印刷非遗技艺,让青少年们感受中华传统节日与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宋代诗词中曾有“月有阴晴圆缺”的比喻,而雕版印刷术便是在木板方寸间,窥见阴阳分合,承载历史文脉。这一刀入木纹、研磨拓纸的古老技艺,是文明传播的里程碑,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背后更蕴含着专注、一丝不苟的匠心精神。
  活动伊始,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雕版印刷技艺的溯源背景、制作步骤和工艺发展。说明了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对该技艺发明的影响,强调了雕版印刷术在古代书籍制造使用的重要地位,以及“反字阳文”的典型特征;并将操作流程拆分成写样、雕刻、印刷三大板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同学们清楚地了解了雕版印刷术传统制作工艺。
 
  理论讲解后,活动进入到同学们翘首以盼的实践环节。本次特别准备了“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多块精美的中秋主题字画雕版,供参与者印刷体验。实践过程大体如下:定向。印纸光滑面为正,粗糙面为反,印刷时正面接触雕板图样;上色。挤出适量油墨,通过在色板上反复滚动印轮,均匀蘸取颜色;印刷。印纸正面朝下,正置于雕版上,用蘸有油墨的印轮在版面上滚动上色,接着一手固定纸张位置,一手持印板摩擦纸背,直至透出的墨迹浓淡适中、图文完整的印品,便完成了。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亲身感受了使用现代印刷工具材料,制作传统雕版印刷技法的有趣过程,现场气氛活跃。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们的节日生活,更增进了青少年对我国非遗技艺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加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文/编:蒋宇健、程皓珏   审:纪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