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由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南京地铁集团、金陵图书馆、大蓝鲸客户端等多家重量级文化单位共同打造的“乘地铁 游南京 探古韵——寻找地铁里的南京故事2025文都青少年暑期研学夏令营”持续开展。本次活动,通过主题分享与非遗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带领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华典籍文化,亲身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
活动伊始,金陵图书馆活动服务部甘旭扬向同学们讲述了《一本书的历史》。从甲骨刻辞、青铜铭文到简牍帛书,从雕版印刷到现代数字出版,甘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物图片,系统讲解了书籍载体的演变历程。孩子们在互动问答中踊跃发言,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与文明传承的不易。
随后,金陵图书馆活动服务部杨静老师带来了“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拓片。《快雪时晴帖》全文共4行,28字,被誉为“二十八骊珠”,其内容是一封信札,作者王羲之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友人的问候,全文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独特的节奏韵律。通过高清图片,杨老师逐帧解析这幅“天下法书第一”的笔法精妙,并演示了传统传拓的工具使用与步骤技巧。“传拓不仅是复制文字,更是古人精准提取器物样式的创造,不仅仅在平面上,古人还把整件立体的青铜器进行传拓,叫做‘全形拓’。”杨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金图馆藏的几幅青铜器的拓片。
在体验环节,孩子们一步一步跟着杨老师,从铺纸、喷水到捶打、上墨,小心翼翼地在仿制碑刻上操作,最终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快雪时晴帖》拓片。“墨色深浅要均匀,要等宣纸干一点,还不能太用劲。”一位同学高兴地向同伴分享经验。
本次研学活动通过“知识+实践”的模式,让青少年在触摸历史中增强文化自信。8月,金图将继续推出中华典籍系列夏令营课程,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为青少年暑期生活增添更多文化亮色。
(文:杨静 编:杨静 审:周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