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美活动 > 活动报道
【金图讲坛】建“无碍”之城,创“有爱”社会——“盲文知识入门与图书馆服务”讲座在金陵图书馆举办
发布时间:2024-02-28
  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有着极为深刻的人文关怀,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开展各类助盲服务、建设文化助盲品牌,不仅是弘扬时代精神、公益精神、志愿精神,也是一直传承的文明火炬的具体体现。
  为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提升图书馆无障碍服务水平,帮助视障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金陵图书馆特邀南京市盲人学校语文老师、中学语文教研组长蔡拾慧来馆作“盲文知识入门与图书馆服务”讲座,促进公共图书馆助盲服务的专业化、系统化,构筑公共文化助盲公益“生态圈”。

  讲座中,蔡老师首先讲述了盲文的起源与发展,盲文又被称为点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国际通用的点字由6个凸起的圆点为基本结构组成的符号。它是由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叶于1824年创造的,故国际上通称为“布莱叶(Braille)”。1517年,西班牙人弗兰西斯·格鲁克把字母雕在木板上,教盲人摸读。1819年,军官查理·巴比挨来到盲校推广夜文,即用凸点符号代替字母雕刻。1821年,12岁的法国盲生路易·布莱叶以夜文为基础,取12个凸点的一半,发展成为6点制盲文的结构模式,结构简单明了,易于摸读,便于手写,盲文正式诞生。1874年,布莱尔盲文传入中国,由英国传教士与中国盲人合作,制定了以《康熙字典》的音序为基础的“康熙盲字”。20世纪初,“心目克明盲字”流行于除东北以外的地区,它以南京音为标准,有18个声母、36个韵母,声韵双拼为一个音节,再加上另一个盲符用于标调。1952年,盲人黄乃参照布莱尔盲文体系,在“心目克明盲字”基础上,经过调整和创新,提出了以普通话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采用分词连写方法拼写普通话的现行盲文。2018—2020年,《国家通用盲文方案》进行推广。

  随后,蔡老师详细介绍了现行盲文方案。盲文是拼音文字,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三方构成,所有韵母都可独立成音节,部分声母可独立成音节。盲文是可触摸的拼音文字,其基本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盲文中的韵母和部分声母可独立成音节,书写更节约。

  紧接着,蔡老师以“金陵图书馆欢迎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盲文为例,讲解了盲文的分词连写与标点。她特别指出——《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完善了现行盲文标调规则,规范了声调符号的用法,同时,沿用了现行盲文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标点符号。新旧衔接、读音准确、省时省方、利于信息化。

  现场,广大听众仔细聆听、认真思考。通过这场讲座,蔡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关于盲文的起源和发展,盲文的结构、盲文书写方法,特别是关于《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的主要内容。她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在我们面向特殊人群提供服务时,能够展现出更大的责任心和专业度,建“无碍”之城,创“有爱”社会。

(文:甘旭扬 编:甘旭扬 审:周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