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非遗学堂”系列课程在金陵图书馆105教室开展了一次手工泥塑——泥叫叫制作的体验活动。
课堂一开始,老师先带孩子们认识了什么叫泥塑。泥塑,俗称“彩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手工艺。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底粉、最后施彩绘即成。泥塑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
考虑到课程难度以及趣味性,本次课程选择制作泥叫叫。“泥叫叫”又名“娃娃哨”,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主要用于儿童玩具和民间祭祀两种用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娱乐性上来看,泥叫叫可以吹哨子,而且它五颜六色的外表在涂上油之后,又黑又亮又好看,适宜孩童玩耍。泥叫叫有很多种,如:鸟哨、鱼哨、猪哨等。


泥叫叫的制作过程简要如下:先取一块泥,搓成团,压成厚薄适中的圆片。接着,将圆片捏成空心的小鸟状。然后,仔细整理细节,用吸管压出吹起圆孔。最后进行上色,涂抹亮油即可。
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民间艺人用天然的或廉价的材料,能够作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博得民众的喜爱。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泥塑艺术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远涉重洋,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通过此次课程,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到这一技艺,并感受到其独特魅力。
(文/编:潘健 审:纪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