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非遗学堂”系列课程在金陵图书馆105教室开展了一次制作皮影的体验活动。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并用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广,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课程一开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皮影的基本知识以及非遗皮影大师魏金全,欣赏了众多有特色的皮影作品,如冰墩墩,雪容融等。接着正式进入课堂实操阶段。本次活动所制作的是状元角色皮影,所需的主要工具有:皮影片、颜料、画笔、调色盘、木棍、塑料钉子、橡胶塞、铜环。制作过程大致如下:先将镂刻好的皮影部件取下;然后,用颜料给对应部件上色;最后,将上色完成的部件组成在一起。一个生动的皮影手作就制作完成了。
非遗学堂系列课程以兴趣为先导,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让同学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各种非遗技艺。通过此次课程,同学们对皮影的诞生背景和衍变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完成之后家长们表示,带孩子来学习,主要是想培养孩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同时让他们明白守护非遗技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加入到我们的课程,共同领略先贤智慧。
(文/编:潘健 审:纪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