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美活动 > 活动报道
【金图·八九零空间】道与艺合一:徐无闻先生之书法篆刻
发布时间:2023-09-18
  书法篆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9月15日下午,金陵图书馆与大无书画院联合举办讲座《道与艺合一:徐无闻先生之书法篆刻》,特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员、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获得者邱世鸿老师,为读者重点讲解徐无闻先生在书法篆刻方面的成就,解读徐先生在师承、创新等方面与古为新的探索精神。
  讲座开始,邱老师首先介绍了徐无闻先生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徐无闻本名徐永年,三十岁耳聋后遂更名为“徐无闻”。他自小在父亲的教诲下饱读经史子集,十二岁便得到著名学者易均室的赏识并收为弟子,十五岁便创作出《墨池赋》。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徐无闻转益多师,甘苦自知,终成一代大家,可同时研究和创作几种艺术风格,颇具学者型艺术家风骨。
  现场邱老师还带来了两幅徐无闻先生的临帖,正所谓“一字见心”,其临帖字体工整、笔画流畅,表达出徐先生深刻的意境和情感。邱老师在讲座中说:“无论治学还是从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完善人的内涵。人格的修炼是至关重要的,艺格的凝定是对人格的升华。”从徐无闻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德艺双馨”“技道双进”等品质,他在文章、诗人、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成就,都可以看作是其人格精神的凝聚。
  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艺术家的一切行为,无论是个性的,还是社会的,都必须遵循真、善、美的原则。在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中邱老师说“要有自己的认知,不能人云亦云,要追忆先贤,感恩时代。”他鼓励读者朋友们要勤于观摩、勤于练习,通过不断地磨砺和积累,在艺术创作中获得突破和进步。
  徐无闻是最能体现新时代文人、学者的“道艺合一”观的时代典范之一;徐无闻艺术是近代、现代及当代学者型艺术家的缩影,能折射出时代的审美特色;“徐无闻精神”感召无数学者,为巴蜀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通过本次讲座,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美,更能够领悟到书法篆刻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其对艺术的热情和追求。金陵图书馆日后将联合各界力量,持续策划系列艺术文学活动,满足南京市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助力培育文化自信。
(文/林静雯 编/林静雯 审/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