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上午,“非遗学堂”系列课程在金陵图书馆105教室开展了一次非遗竹编扇子的制作体验活动。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不断演变,如今遍布人们的生活之中,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工艺品再到收藏品,它们的造型多变,装饰特色富有形式感和节奏感,带给我们独特的审美体验。2008年6月7日,竹编工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两大类。本次活动要制作的竹编扇子属于粗丝竹编工艺(无瓷胎竹编工艺),属于用竹条篾片编成的生活用具和观赏陈设品的竹编工艺。
课程的开始,老师和同学们讲解了竹编技艺的历史发展、制作工艺、原料出处以及制作时的注意事项。之后老师便带领同学们认真制作非遗竹扇。本次活动所需用到的编织手法为经纬编织法,具体口诀为“压二挑二”。竹扇的大致制作过程是:先将竹子剖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经过切丝、刮纹、打光、劈细等工序,编结成各种精巧的生活日用品,如竹篮、果盒、屏风、门帘、扇子等。但因为孩子们大都是初次接触竹编工艺,老师特意简化了部分工艺流程,大体可分为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
通过本次课程,小朋友对竹编技艺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认真学习,在制作时也展现了对竹编工艺的兴趣和热爱,虽然编制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甚至有些小细节无法精准把控,但每位同学都没有放弃,通过不断尝试并完成了竹编扇子的制作。
(文/编:潘健 审:纪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