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图书馆
当前位置:首页 > 阅美活动 > 活动报道
【金图·八九零空间】纸载千秋——纸与中华文明
发布时间:2023-08-18
  纸是中华文明赖以传承的最重要物质基础和载体。有了纸,才有了灿若星河的杰出文学家、艺术家和书画艺术作品,才有了浩如烟海的古代历史文化典籍,才有了不间断的中华文明的血脉流传。
  8月18日下午,金陵图书馆与大无书画院联合举办的文史讲座《纸载千秋——纸与中华文明》,特邀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市玄武区书协主席、玄武区文联副主席吴勇先生,为大家讲述纸与中华文明史、古代造纸技术、纸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门类,在博大深远的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大背景下全面系统介绍纸的产生、发展与中华文明演进历程的相互影响,梳理纸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与中华文明史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根脉。
  吴勇老师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一段以水墨画为主题的视频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纸与文明。吴老师首先介绍了“纸前时代”如何记录文字,各个古文明在纸张出现前会选择金石、兽骨、竹木等材料作为记录文字信息的载体,但这些材料有着重量大、不易书写、价格昂贵等缺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文化传播的迫切需要,出现了许多能工巧匠,他们为造纸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东汉时,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制成了“蔡侯纸”。随着纸张的出现,汉字、书画等开始随之演变,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发展。
  期间吴勇老师列举了大量不同时代的文字书画作品,生动形象地为读者们介绍了各个时代不同纸质载体的区别和特点,并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讲述这些纸张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制作工艺方面的优缺点,进一步引导读者了解纸与文明的紧密关系。
  最后吴勇老师以一副对联“书城结屋,学海扬帆”作为结尾,鼓励大家多多阅读书籍,现代成熟的造纸技术让我们可以轻易获取众多的纸质图书,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勤学多读。在读者们的热烈掌声下,本次讲座圆满结束,今后金陵图书馆将继续联合多方力量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活动。
  (文/仇之聪 编/仇之聪 审/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