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分享会由金陵图书馆副馆长潘洁主持,她首先为读者们介绍了主讲人周璐。作为前资深媒体人的周璐老师,历任“有书少年”总编辑、中信书院副总,曾采访过国内外众多知名人士,如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前苏联总理雷日科夫等。她提出的“阅读教育理念——做孩子的成长合伙人”理念也已经被广大中国读者所认可和接受,并改变了万千孩子的成长轨迹。
分享会的开场以抽样调查的形式进行。周璐列举了某些孩子厌倦读书的种种情形,让有这些困扰的听众举手示意,结果现场一半的人都举起手来。显然,如何在孩子心中重塑阅读兴趣,已成为家长待解的心结。讲座中,她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用真实案例剖析阅读的神奇效果,解决家长迫在眉睫的教育焦虑。
她从“阅读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抓手,是最重要的教育工具;读书、读人、读世界;家庭共读,同频成长;如何用阅读提升孩子的抗挫力,用阅读做孩子的成长合伙人”四个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述。
在引导方面,父母不能只说不做,要与孩子共读,由此和孩子产生共同语言,有可聊的共同话题,进而打开孩子的心门。她一次次列举她和女儿的“交往”故事,从女儿幼年开始,她便亲自为女儿选书,自己亲自读一遍,再让女儿读,然后母女俩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思考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要想让孩子爱上阅读,重要的是父母正确的示范和引导。
周璐不时用“战场”“战争”来形容父母与孩子事关阅读的较量,生动又形象。她认为,用阅读抢占孩子的大脑迫在眉睫。如何让阅读这件事成为孩子生活、娱乐、休闲的一部分,让孩子在面对书籍、手机、平板电脑等众多选择时,仍然会在心里为书籍留有必不可少的一席之地,是一个关乎智慧和耐力的命题。她给年轻的父母建议:请试试递给孩子一本书吧,色彩明丽的,活泼有趣的,再给孩子讲讲其中的故事。对于似一张白纸的孩子来说,手机图像和色彩明丽的图书带给他的诱惑力和新奇感是没太大差异的,先入为主很重要。
周璐老师的分享结束后,进入了互动环节。现场的读者热情踊跃,提问不断。不同年龄层的父母与孩子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周璐老师皆设身处地并详细举例,有针对性地一一作答。
年轻的母亲苦恼自己身为小学生的孩子对阅读“偏食”,只热衷漫画,周璐认为每一本书都是一颗种子,而漫画书由于其语言的碎片化、不成体系,可以稍微读一点,不适合作为成长阶段的阅读“主菜”。孩子在塑造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更适宜阅读语言优美的经典文学作品,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从“偏食”到“均衡饮食”,最重要的就是父母有意识的引导。
中年家长则困惑身为高中生的孩子学业繁重,如何平衡课程任务与阅读成长之间的关系。周璐以自己为例,她的女儿也处于紧张的高中阶段,她建议可以将阅读一本好书作为睡前的放松与疗愈时光,远离电子产品,更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升。
活跃的互动环节结束后,潘洁副馆长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结束了分享会,这位教育家曾说过:“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最后,读者们带着满满的干货排队请周璐老师为新书签名,并进行交流。相信所有聆听讲座的读者都领悟到,阅读是解决成长问题的万能钥匙。用阅读教育孩子,家长和孩子将实现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并建立起一致的价值观体系。
(文:于洋 编辑:朱晓雯 审核: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