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古都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孕育了南京古老的文明,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河”。作为地道的南京人,民国国学大师夏仁虎通过《秦淮志》一书详细记载了十里秦淮两岸的历代名士佳人趣闻轶事和风物盛景。由南京市全民阅读办主办,金陵图书馆、金陵图书馆书友会领读的“2021共读南京”十一月《秦淮志》系列活动,从《秦淮志》出发,带读者领略了秦淮风光和它背后的历史人文。
数字资源推介丨十里秦淮名胜景,金陵古畔趣逸事

《秦淮志》是第一部关于秦淮河——南京母亲河的山水志。全书仅6万余字,引用典籍却多达73种,考证源流如数家珍,是比较完善的一部地方志,具有较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作者将《秦淮志》分为“流域、汇通、津梁、名迹、题咏五志”“宅第、园林、坊市、游船、女闾、余闻六志”及“人物志”三类。金陵图书馆首场领读推出《秦淮志》相关数字阅读资源,将相关书籍电子阅读方式推荐给了感兴趣的读者,受到读者好评。
线上导读丨南京秦淮不止红粉佳丽

11月11日晚8点,江苏新闻广播《夜谈古今》主持人董婕老师以《南京秦淮不止红粉佳丽》为题线上导读《秦淮志》,讲述了这本关于南京母亲河的山水志,带领我们走进秦淮河畔,走进历史记录的趣闻轶事。董婕老师提到:在《自序》的结尾,夏仁虎希望,读者在自己的书里可以“寻世道升降之故,民生荣瘁(cuì)者”,就是从中体会世事变化,民生盛衰之势。《秦淮志》虽以引用史料为主,正文里还配备了按语。按语是一种重要的编纂体例,是对正文内容进行解说、评论的文字。他在叙述秦淮河相关内容时,大量采用了按语这种组织形式。整本书看起来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线下寻访 | 重走长干里,重温《秦淮志》


11月21日下午,“2021共读南京”11月线下寻访活动如期举行。在文化学者文心的带领下,书香南京的书友们重走了长干里,重温了《秦淮志》中说不尽的人物、坊市、女闾与故事。这是一次讲述之旅。顺着河道、城墙,我们徒步回城市最初的模样。顺着城墙漫步,文心老师讲述着《秦淮志》中关于南市楼、灯市、桥棚,伙食船、私烟船、秦淮名妓的种种掌故旧闻。再顺城墙向夫子庙内走,进瞻园游览,瞻园乃江南名园,《秦淮志》中所记园林大多已不存,瞻园足可为南京园林之代表。文心老师在这里讲述了一部分瞻园历史及江南园林的文化特征。
专家品读会 | 桑梓情深话南京


11月28日下午,“2021共读南京”全媒体品读会走进武定门青春书店青春会客厅,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立志教授品读《秦淮志》。书香南京大讲堂全媒体直播。学人著述,行家之书。《秦淮志》在叙述秦淮河相关内容时,大量采用了按语这种形式。全书结构布局也是颇为用心。作为专志,既要系统完整,还要独特的个性,从《述例》可见谋篇布局。第五卷《人物志》,所写多为作者亲身所见,行文流畅,亲切自然。卷九《游船志》,秦淮灯船,昔人称之。载录民俗资料更是丰富有趣。刘立志老师说,民国国学大师夏仁虎是老南京人,桑梓情深话南京,夏仁虎苦心创作《秦淮志》,为我们南京的地方文化增光添彩,在南京文化史上添上了闪亮的一笔。
(文:钟婧茹 编:吴琦玮 审:徐昊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