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美活动 > 活动报道
【星火·薪火】11月巡礼——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发布时间:2021-11-1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为深入落实中宣部《关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中突出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通知》,金陵图书馆特开设“点燃星火,传承薪火”栏目,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献礼建党百年。

11月·巡礼

  11月12日为孙中山诞辰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和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来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从未间断。因此我们本站来到——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陵寝面积8万余平方米。1997年7月,被中宣部公布为首批百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点燃星火

  【先生逝世】

  1925年3月12日上午9点30分,孙中山先生因胆囊癌在北平(今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与世长辞,举国悲痛。逝世前一天,孙中山提出效仿列宁保留遗体,并要求葬于南京。临终前对宋庆龄、汪精卫等人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陵园兴建】

  遵照孙中山归葬南京紫金山的遗愿,葬事筹备委员会确定紫金山中茅山坡为墓址所在地,陵墓工程于1926年1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这年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下午3时在紫金山墓地举行了隆重的陵墓奠基典礼。虽然下雨,但冒雨前来参加典礼的仍有万人左右,其中有外地来的三千余人。

  【奉安大典】

  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平运抵南京。三天公祭后,于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将孙中山的遗体迁葬于南京钟山。

  【建筑布局】

  陵墓建筑按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布置在中茅山南麓的缓坡上,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取“木铎警世”之意。山下孝经鼎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南面入口处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墓道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建筑,与四周的围墙形成了大钟的本体。最高处的祭堂是陵墓的核心建筑,到牌坊平面距离700米,垂直落差73米,祭堂后的墓室表现为大钟的钟钮。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8个平台,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花岗石墙面,显得庄重肃穆。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传承薪火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身处这一重要时刻的中山陵,更被赋予了特别的光辉与深意。

  如今的中山陵,已经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荣誉。平日里,也是有无数游客前来中山陵拜谒,并观光揽胜。

  学习新思想

  “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2021年10月9日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文:周莹雪 编:仇之聪 审:马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