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作为“2025南京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的重要分会场,“校地共建 书香南京——在宁高校图书馆与南京地区公共图书馆‘十五五’深化合作路径”馆长工作交流会议在南京晓庄学院(晓庄校区)行知园师德教育馆举行。南京晓庄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本余、南京图书馆副馆长丁勇、南京图书馆学会理事长焦翔以及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部分在宁高校图书馆馆长代表和各区公共图书馆的馆长、业务骨干共30余人参会。
王本余代表南京晓庄学院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此创办“书呆子莫来馆”,率先提出“专为用书而设,非为书呆子而设”的办馆主张,把图书资源与教育实践、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奠定了晓庄“知行合一”的文化基因。“进入‘十五五’,高校图书馆应与公共图书馆携手共进,以服务于读者的需求和各自的发展为己任,发挥彼此的优势,把书香洒向城市每一个角落。”王本余还介绍了陶老师工作站96111学生心理咨询热线等情况,表示学校将以最大诚意、最优保障,与兄弟馆共同书写“书香南京”建设新篇章。

主题交流环节,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审计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4家高校图书馆,与江宁区馆、栖霞区馆、浦口区馆、高淳区馆4家公共图书馆的馆长依次分享案例,涵盖阅读推广、古籍保护、信息素养教育、特殊群体服务等多元场景。在全体与会代表见证下,八家馆长签署《在宁高校图书馆与驻地公共图书馆校地合作共建意向书》,标志“十五五”校地深度合作首批试点正式启动。

焦翔理事长在报告中提出,“十五五”期间学会将牵头构建“一区一校一品牌”南京模式:到2030年,全市14家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全部与在地高校馆建立稳定对接机制,每家公共馆至少联合打造1个特色服务项目,形成“高校学术星光+公共人间灯火”的城乡阅读共同体。
南京图书馆副馆长丁勇建议,以市级“枢纽平台”打通数据壁垒,推动高校优质资源“下基层、下社区”,并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让“书香南京”更有深度、更有温度。
江苏省高校图工委秘书长、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罗钧提议,把服务地方成效纳入高校馆考核,组建“智慧服务数字转型联合体”,联合策划“书香南京”重大活动,并在信息素养教育、人员交流、项目孵化等方面形成可持续合作闭环。
东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李爱国代表与会馆宣读《南京地区图书馆“十五五”校地共建倡议书》,提出“品牌共建、资源共用、使命共担”,力争五年内实现“一区一校一品牌”全覆盖,共绘书香南京新图景。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陶行知师德教育馆。陶行知研究院赵娟副院长介绍,先生亲自命名的“书呆子莫来馆”藏书逾两万册,首开教育图书馆先河,把图书送进乡村、送进生活,为今日校地协同育人、图书馆服务社会提供了历史借鉴与精神坐标。

本次分会场由南京图书馆学会主办,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南京金陵书苑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学会秘书处表示,下一步将依托签约项目开展年度评估,及时总结“南京样本”,为“十五五”时期全省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先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