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本是朗读的第一步。”8月20日,2016 “朗读者”第五季专题报告会第二场在金图多功能厅举办,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黄灿讲授普通话训练与朗诵技巧,2012级“朗读者”优秀志愿者代表刘春源开展录音与软件操作实战演练,金陵图书馆“朗读者”项目策划张婕则带领大家分享与“朗读者”一起走过的五年时光。成年、学生、少儿、团队等各组成员共80名代表参与了此次培训,受益匪浅。
黄灿老师以本季朗读书籍《南京名片》中《龙蟠虎踞》为例,详细讲解了朗读此类文章的方式方法,她认为朗读风格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技巧在原有基础上达到质的提升。在读任何文章之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通读全文,了解文本的段落、分层,标出重点词汇、断句,排除生僻字。其次,掌握好三项提升要点:一是朗诵的技术,包括重音、平连、语音、语调、语气、唇力等要素;二是情感的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深厚,在朗读文本时与自身情感找到契合点,文章的韵味则会自然流露;三是审美的培育,语言是一把钥匙,多接触经典文学将有利于体悟语言之美。最后一点,就是要大家勤加练习,循序渐进。
志愿者不仅要会读,还要学会录音,因此,刘春源老师此次单就“coolpro”这一常用录音软件开展培训和现场演示,主要教授了录音、剪辑、配乐、保存等基础技能。志愿者们大多带着笔记本前来,便于跟学,有的志愿者年龄较大,对计算机操作并不熟练,刘老师以及其他志愿者都给予了耐心地讲解、操作和帮助,尽可能让他们学有所获。
此次“朗读者”第二场报告会有别于第一场的理论讲演,主办方将其定位为一场“实战演习”,更加注重本季活动中朗读与录音的可操作性训练和指导,让每个到场的志愿者都能快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而小班化的培训形式更加突出了互动交流性,无论是六旬长者或者6岁儿童,无论是12年老成员还是今年的新伙伴,都为他们留下了相互认识和了解的空间,从线上的虚拟对话到线下的真实交流,彼此之间增进友谊、树立信心、互帮互助,将“朗读者”公益信念转换为实际行动,不断为盲人朋友录制出更好的作品。